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圆明园工程环评为何无人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7:03 大众日报

  端木

  据《新京报》5月9日报道,虽经环保总局不断催促,圆明园整治工程迄今还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据说是因为目前没有环评机构愿意接手圆明园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我想,如果没有媒体与公众的密切关注、没有巨大的担责风险,那么圆明园工程环评又该是怎样一幅被争抢的景象?

  其实在我看来,全国近千家环评单位无一家敢接圆明园这个很可能出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也许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因为它直接把“环评风暴”导向了纵深,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在了阳光下,它清晰地启发国人:“环评”本身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天然的、无庸置疑的科学性与公正性,环评本身也可能是有问题的!

  环评已成为环保监管的关键性节点,抓环保,首先需要从环评抓起,环评自己的问题不真正解决,环保将成为外表华丽的纸老虎。环评的公正性、科学性一旦失守,环保将被釜底抽薪。近千家环评单位面对圆明园这个“项目”的集体沉默和扭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让人出冷汗的环评市场的真实图景:面对公共利益的重大抉择与孱弱无力的监管,利益导向第一的市场化环评机制正在失去准确的方向感。

  让我们来看一看环评市场的忙碌景象:5月14日,首次国家级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即将举行,过关者将加入全国198家甲级和728家乙级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准备在海外招聘高级环评工程师。而这一切的忙碌只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环评风暴”骤起,市场需求急剧扩大,国内环评人才奇缺”。

  常看到有环评单位打出这样的广告:“我们是×××资质的国家环评单位,我们将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确保客户通过环评。”环评是为公众和国家利益把关的特殊行业,公正、中立、科学、客观是环评的生命所在,环评企业凭什么敢在接客户之前就拍胸脯“保证”项目“一定过关”?

  圆明园的环评尴尬,其重大的揭示性意义早已超越圆明园一事一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契机:环评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是否真的无懈可击?如何真正确保环评事业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发生异变?政府职责在环评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保证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公共项目环评的高度公正、客观与中立?

  如果环评的问题不解决,那么环评风暴必然是空洞和虚假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理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对待。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