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酒(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7:4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酒而设,以酒为中,此留当另论。 只说这酒饮之事,进入宋代几近登峰造极了。虽说宋人之中无李白一类的诗仙、酒仙,然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陆放翁、辛弃疾等两宋大家,酬酢唱和,也绝不输于“高阳酒徒”。尤其是北宋167年间,汴京的酒楼(正店)真个是把酿酒、卖酒、佐酒把玩、铺陈到了千古绝唱之境地。 汴京之酒楼酿酒属官曲自酿。七十二家酒楼正店中以矾楼为规模之最。其产量除自销外,可供汴京三千家酒户(拍户、脚店)零售。宋人无名氏曾在杭州汴人所开的太和酒楼题诗道:“太和酒楼三百间,大槽日夜声潺潺。千夫承槽万夫瓮,有酒如海糟如山。”而矾楼则在此等规模之上。如以总量论,七十二家酒楼每年市售之酒,需糯米三十万石酿制,约合今之四万吨左右。而现在全国酿酒之粮也不过是两三千万吨。如若按人均计算,以不足二百万人口的汴京相对于今日,可知差距之大。 汴京酒楼的酒品,乃是百种千名。据宋人之《张能臣酒名记》所载:矾楼是眉寿、和旨,任店是仙醪,和乐楼是琼浆,遇仙楼是玉液、银瓶,王楼是玉酝,铁薛楼是瑶霖,仁和楼是玉浆,高阳店是流霞、清风、玉髓,会仙楼是玉醑。其他酒店的如琼液、仙醇、千日春、延寿、玉浆、瑶光、法清、大桶、羊羔、美禄等,难以枚举,蔚为大观。各店之酒,皆为清酒,一般是冬酿夏熟。据《东京梦华录》载:每年四月,“在京七十二户诸正店,初卖煮酒,市井一新”。而且诸酒店还要以歌妓列队,配上鼓乐,高举三丈酒旗,上书“高手酒匠”、“无比高手”,招摇过市,以作宣传。 这种方式,大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广告模特的巡游表演了。 汴酒之盛,以社会背景说,得益于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汴京的繁华,商业的兴盛,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汴河的漕运直通江淮,保证了每年几十万石的糯米供应,这是它能够超越唐代长安酒市的重要原因。当然,长安当年亦通运河,可汴京有距离优势,且唐时江淮水稻尚未两熟,稻米难支酒酿,多以秫、黍为酒,口感、味道、工艺自不如汴京。而汴京酒楼既有如此好酒,便在下酒上做足了文章。“百物具备,宾至如归”是时人评语。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粮食制品,干鲜果品是林林总总。仅《东京梦华录》就记有数百种。其中名品,至今尚存,如烧胰子、蒸白鳝、两色腰子、烤鸭、烧鸡、包子、胡饼等流传千年,煎炒烹炸,技艺高超,不让今日。在服务上,周到小心,极娱声色。“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就中茜袖拥红牙,青葱不露人如玉。今年和气光华夷,游人不醉终不去。”宋人无名氏题在太和酒楼的此诗可作明证。如今流传的宋词,恐多数都在酒楼吟唱过,说它曾是餐馆音乐,当不为过。 当年汴京之酒,即今日之黄酒、绍酒,烹调用称作料酒,不是现在的蒸馏白酒。如今,筛过之清酒尚存,带糟之浊酒已难寻。但近年来,黄酒、绍酒有意收复失地,以双宫灯品牌为代表的陈年加饭、花雕正图谋大举进攻河南酒市。我辈二三子曾畅饮数次此酒,虽大醉亦称妙。盖因此酒温与不温,均有醇香,入口不烈,回味微甜,且酒精度低,是能仿古人做大碗状的。再加黄酒性温,虽多饮不致过伤脾胃,营养成分更高于白酒,应提倡。 抚今追昔,中国之黄酒的兴衰,伴随着中原烹饪文明、中国烹饪文明的变迁,折射着中原政治、文化的兴衰,沧海桑田,河东河西,还是让人不免一声叹息,而欲浮一大白。 张海林 责任编辑:陈要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