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望家园:郁金香与民族自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7:54 人民网

  赵永新

  这个问题对王小丫来说,绝对属于“绝对挑战”:青海的“高原之花”是什么?答案是:郁金香。在今年“五一”西宁举办的“郁金香节”上,来自荷兰的花仙子,被主办者慷慨地戴上了“高原之花”的桂冠。据报道,郁金香的魅力果然厉害:醉倒了中外游客,提高了西宁的知名度,促成了多笔大单……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五一劳动节期间,郁金香不仅在西宁广受追捧,而且光耀大半个中国:,从沈阳到北京,再到宝鸡,都在办什么“郁金香节(展)”,据说都是异常火爆。

  上网一查,才知道自己的落伍,和郁金香的香气袭人:郁金香在我国早就热了好几年,每年的早春到初夏,从天府之国成都,到人间天堂杭州,从大都市上海到古都南京,再到直辖市天津,各种各样的郁金香节(展)从南到北次第绽放,争奇斗艳。相比之下,中国的国花牡丹、梅花等,也黯然失色,自愧弗如。如果法国作家大仲马有在天之灵,老先生一定会喜出望外——老先生生前曾经这样赞美郁金香:“漂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如今,郁金香飘洋过海,征服了“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的老百姓,怎不让大仲马偷着乐?郁金香香袭中华,也应算作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既饱了群众的眼福,也证明了我国花卉引种、栽培技术的提高,以及财力的增长。

  当然,郁金香香袭中华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不过是多年以来我们在绿化、美化热潮中崇洋媚外的一个例子而已。君不见,洋树、洋花、洋草大行其道,许多地方和部门不惜重金引种、推广,并以此为荣;与此同时,本地许多有价值、有特色的乡土物种,却因其“土”而受到轻视和排斥,日渐式微。

  在愈演愈烈的重洋轻土之风中,我们虽然领略了异国风情,却失掉了更多:生态安全、乡土特色、民族文化,乃至民族自信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物种在成千上万年的进化中,非常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不仅易于栽种、成活,成本低廉,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防虫抗害能力,与周围的动物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共同维护着当地的生态安全。

  而且,乡土物种早已融入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无论是枝叶青青的槐树,还是婀娜多姿的柳树,无论是色压群芳的牡丹,还是貌不惊人的苦菜花,都已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价值。乡土物种,不仅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还能彰显民族精神,提高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无论是从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上评判,还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衡量,重洋轻土都是不足取的。即使在国外,绿化美化也都以本国本地的花草树木为主,我国的牡丹、银杏,在异国也只是充当绿叶的角色,决不会让你喧宾夺主。

  实际上,乡土物种并不“土”,“土”的只是我们的科学常识与审美观念。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是生物多样性第三大国,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可选择、可培育的物种极其丰富——几个世纪之前,那些高鼻碧眼的植物学家,就跑遍我国的山山水水,悉心收集当地的花草树木,引渡到他们自己的国家,精心栽培。即使到今天,还有许多老外在偷偷摸摸地干这样的事情。如今,无论是牡丹,还是荷花,不管是兰花,还是梅花,国外培育的新品种都比我们多,研究的都比我们透彻——许多国内的花农、专家辛苦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还得花费大批资金,经过繁琐的手续,到国外的洋专家那里认证、登记,以求认可,岂不哀哉?!让人扼腕叹息的是,我们现在还崇洋媚外,对洋花洋草钟爱有加,对国内的野花杂木看不上眼——这不是无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是什么?长此以往,我们的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乃至民族自信心,到哪里去去找?所幸,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已经意识到重洋轻土的弊端,并开始纠正。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北京等大城市的园林部门也专门发文,要求高度重视本地物种的研究、栽培和利用,在绿化、美化中彰显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当然,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并不排斥适当引进产地类型相似、适应性强、审美价值高、无生物入侵之虞的物种。但是,这不等于反客为主、喧宾夺主。还是回到西宁的“郁金香节”吧。我想,“郁金香节”之所以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大获成功,靠的是青海独有的高原风光,以及独特的藏族风情,而不是郁金香的异国芳香。至于青海的“高原之花”,也不是什么荷兰的郁金香,而应属当地在山野中“寂寞开无主”的牡丹、芍药、山丹花、刺梅等。这些本地花卉,不仅像藏民那样生命力旺盛,那样释放着原始、野性之美,而且早就“开”进了青海人民的心里——这从独具韵味的青海民歌“花儿”的歌名中就可见一斑:如《阿哥的白牡丹》、《妹妹的山丹花》、《老爷山上的刺梅花》等。放着自己的牡丹、芍药、山丹花不去珍惜、推广,却把郁金香莫名其妙地奉为“高原之花”,不是妄自菲薄地数典忘祖,不是一厢情愿地崇洋媚外,又是什么?记着宋楚俞先生的话吧:凡事不能忘本。如果我们今天稀里糊涂地一味崇洋,把“高原之花”的桂冠瞎戴一气、拱手与人,将来“世界大同”了,我们的子孙到哪里去找寻自己的根,去寻自己的本?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