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精神文化”才是精髓所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9:5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学术争鸣

  大学校园文化精华何在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建了新校区,关于如何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在高校成了热门话题。华南理工大学的两位老师,对新校区的建设有不同的见解。左伟清副教授认为,校园建筑和环境时时刻刻感染和熏陶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师生,使人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因此新校区要特别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当然,“物质基础”要有文化内涵,要延伸大学本部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使每一幢建筑都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霍福广教授则把校园文化理解为“精神文化”,理解为学子的“精神家园”。霍文提出,任何物质层面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从世界上消失,只有体现在其中的精神文化会以新的形式流传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如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而且,校园文化还应突破校园围墙,在社会中寻找精神资源。对于两位教授的见解,我们是否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最缺乏的是什么?如何重塑大学精神?我们希望听到教育界的心声。(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李明华博士)

  霍福广

  高等学校是一个社会中“文化人”最集中的地方。在最著名的高等学校中,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且也体现了一个社会文化的精髓,例如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正是这种校园文化使它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最早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北大人”精神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若干个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构成了社会文化的缩影。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文化”被理解为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这种“广义”的理解往往把所有的人类创造物都说成是“文化”,从而很难说清楚什么是文化,因此,人们在通常意义上对文化作“狭义”的理解,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校园文化,也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精神文化。只有从精神文化来理解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才能使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地进行下去并不断得到积淀和升华。

  首先,只有把校园文化理解为“精神文化”,才能真正把握校园文化的实质。正像有人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一样,目前高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往往把校园文化划分为这样三个部分。这种划分看似“全面”,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抓住校园文化的实质,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更重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而忽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且在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中也没有重视其“文化”含量的提高,而是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从实质上看,精神文化才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真正体现,只有精神文化才能作为旗帜成为高等学校的精神支柱,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人们向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的名校,希望到北大、清华等高校深造,主要的并不是看重它的校舍和各种设施、规章制度等,而是看重它们优秀的校园文化。当然,校舍和各种设施、规章制度等并不是与校园文化毫不相干的东西,它们必须服从并具体表现出特定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若不能通过一系列校舍、设施、规章制度形式表现出来,它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只有把校园文化理解为“精神文化”,才能真正明确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根据对校园文化的上述理解,提高高等学校“文化人”的精神境界,提出能够代表学校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教风学风,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虽然是在校园中形成的,但是,它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却是来自社会,来自广大的人民群众。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对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满足,根据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文化人的要求而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且校园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材料”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而是要突破校园的围墙,在社会中,在人民群众中寻找“砖瓦”。校园文化作为精神的东西,它又需要通过学校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校的校舍建筑、校园规划、校园雕塑、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等物质的东西都要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否则,尽管花费了大量钱财,建成了大量的物质设施,但有可能因为没有体现出一种反映了社会需要的精神文化而使这个学校看起来非常“没文化”;同样的道理,一个学校虽然制定了若干规章制度,但很可能由于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使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文化”,如某些高等学校虽然作为高等学府,却经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不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甚至还有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现象,这就是“没文化”的表现。

  再次,只有把校园文化理解为“精神文化”,才能真正实现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何具体的物质层面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从世界上消失,任何规章制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而失去作用,而只有体现在其中的精神文化会以新的形式流传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园和它的规章制度可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它的校园文化却像一条红线贯穿它们发展的历史长河,经久不衰,不断丰富、不断发展。我们只有把校园文化中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当作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在若干年后通过积淀和升华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这种厚重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可以通过若干“文化人”的实践活动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推动高等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不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重物质基础建设并且在物质基础建设中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同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制度建设而在建设过程中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这些现象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的物质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形成“两张皮”,使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也不能持久,而且随时都有可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半途而废,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减少或消除,保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来源:广州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