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何克权:个税起征点应随物价变动而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2:57 东方网

  > 正文

  何克权:个税起征点应随物价变动而调整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何克权 2005年5月10日 12:56

  目前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已成为第四大税种,2004年为1737.05亿元,其中65%来源于工薪阶层。“贫富倒挂”的现状激起了各方的反应,个税因“劫贫济富”而被社会舆论所诟病。改革焦点是个税起征点。(人民网5月9日)现行的起征点,工薪阶层以每月收入额减除的费用额为800元,是1980年制定的,25年没有变,现在已脱离了客观实际,必须调整。个税起征点的确定应考虑物价、基本生活费用这两个因素的变动,我认为应该调整在4000元以上。

  现在的物价比1980年上涨了约3.35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的有关数字计算,居民消费品价格2004年是1980年的4.35倍,也就是上涨了3.35倍。这还只能反映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平均变动情况,而基本生活的吃、住、行等方面的价格上涨是10倍左右。大米(标准品)1980年每斤0.129元,现在是每斤一般在1.5元左右,猪肉那时是每斤0.75元,现在是每斤7元左右。物价上涨了,起征点名义上800元不变,实际是降低了,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现在扣除的800元只相当于1980年的183.8元。如果按物价上涨因素换算成现在的币值,那么扣除标准应该是3482元,这才能与1980年的800元等值。

  基本生活费用大幅度地增加。25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也相应的提高,基本生活必需费用(吃、穿、住、行、教育等的支出)与1980年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各地制定的基本生活最低贫困保障线,都是人均每月在150元以上(基本生活费用的提高,除了必需开支范围的扩大,还包含有物价上涨的因素),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在1980年时没有最低生活保障一说,但是每月15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吃食堂就可以过得去,而且还不差,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费用比这还要低,年纪大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点。可那时职工的工资是多少?1980年,全国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762元(国家统计局1980年统计公报),平均每月是63.5元。绝大部分职工的月工资收入都在100元以下,所以当时《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后,人们都觉得事不关己。

  工薪阶层的基本开支范围比1980年扩大了。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有很多原来是作为集体福利的,现在都要个人开支了。住房原来是低租金,现在社会化了,房改又增加了个人的基本开支;医疗费用原来是全部报销,现在个人要开支相当的比例,经济效益不好的单位,个人开支的比例还要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后勤原来是福利事业,现在全部社会化了,个人增加了不少开支;子女的教育开支随着学杂费的不断上涨而大幅度增加,加上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学生上大学费用成了每个家庭基本开支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等等。

  但是,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基本生活开支范围扩大,生活标准提高的情况下,个税的起征点现在不但不提高,反而实际还下降了,这有点让人不可理解。《个人所得税法》的扣除费用标准虽然说名义上没有修改,但随着物价的上涨(货币贬值)而实际上是降低了。如果继续不修改,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物价的历史趋势是上升的,因货币的历史趋势是贬值的),说不定那天的扣除费用标准要低于基本生活保障线,到那时拿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贫困人口也要缴纳个所得税.这不是笑话,完全有这个可能。

  因此,我认为个税起征点要在800元的标准上作相应的调整。主要应该考虑物价因素及基本生活费用,其标准应提高到4000元以上。因为仅将1980年定的800元,按物价上涨系数换算成现在的币值就是3480元,如果还考虑上述的基本费用提高等因素,就要在4000元以上。同时还建议,在新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时,不要将扣除的具体金额标准列进去,应该是授权国务院根据物价变动等情况而具体确定以及进行调整。这样就不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频繁地修改法律,既可以使《个人所得税法》不至于因物价上涨而脱离实际,又可以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