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次从废钢中拣到炮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4:01 信息时报 | ||
时报讯 (记者张玉琴 通讯员罗瑞雄)广州市20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从北京载誉归来,昨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东方宾馆召开了“广州市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代表座谈会”。记者采访了当中的谭妙好和官国新两位全国劳模,这里向读者讲述一些他们的事迹。 每天分拣300吨废钢铁 谭妙好,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里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她的出名是因为她是一名“专拣危险爆炸物的人”。27年来,她已记不清自己从废钢堆里捡过多少枚炮弹、手榴弹等军用危险品,一次次地排除了险情。 分选,即是为入炉的炉料把最后一道安全关的工种。这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采购回来的废钢中把具有危险性的容易引起电炉爆炸的物品如军工品、密封容器等分拣出来另行处理。然而,在64万多种危险品中(尤其是军工品)只要有一个“漏网”混进电炉冶炼,就会发生难以估量的事故或灾难。而凭目前的科技,分拣废钢中的军工危险品仍需凭肉眼观察和凭经验判断。所以要在堆成小山一样的废钢堆中光靠肉眼去搜寻那不知会隐藏在哪一块大铁板后面的一个手雷、一个弹头甚至是一发小小的子弹,又谈何容易? 谭妙好告诉记者,酷夏,废钢场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严冬,空旷的作业点寒风刺骨;一到春天,雨又总是下个不停,但却雨衣也不能穿,因为说不上什么时候,会被横七竖八的铁枝勾穿、绊倒而影响工作。而就在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中,每人每天至少要对300吨废钢铁进行“拉锯式”、“地毯式”的分拣工作,有时候,往往一个炮弹就200多公斤。曾有同事戏笑说,单是一天里在废钢堆场这样来回走的路,大概就可以从广州走到佛山了。 总经理点将她临危受命 2002年7月,谭妙好调任广钢集团金兴物资供应有限公司珠钢分公司生产工段工段长,可谓临危受命。当时珠钢公司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冶炼中的炉料防爆安全问题也成为珠钢员工的一大困扰。这时,广钢集团的总经理下令调谭妙好到金兴物资供应有限公司珠钢分公司工作。一个大型钢铁集团的总经理隔了好几个管理层点将,在广钢集团是绝无仅有的。总经理看中的是她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多年积累的防爆经验。 谭妙好到任后,她开展防爆攻关活动,制定主攻方向,责任落实到人。该工段2003年捡获军工危险品11050件,2004年捡获军工危险品135000件。2004年11月,广州市公开销毁广钢送出的2116个炮弹、手榴弹等,绝大部分是该工段的“战利品”。 积20多年经验编写教材 炼钢炉料安全防爆是个十分特殊的专业。到现在,国内外还没有一本这方面的教科书。谭妙好认真总结从事20多年安全防爆工作的经验,编写出《安全防爆教材》一书并当教员,给不少高职称、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上防爆安全课。《安全防爆教材》这本书现已成为广钢集团从事废钢工作的员工及废钢供应商的安全防爆教科书。 母亲遗像前他是不孝儿 作为一个平凡人,广州市煤气公司抢险队队长官国新同样爱惜自己的生命,可他却毅然选择了这个与死神作斗争的行业,且曾经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去年12月30日,在组织广州市某大厦煤气抢险事故时,他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而忠孝难两全,他把母亲病逝的痛苦埋在心底,毫不犹豫、奋力投入煤气抢险中。当煤气管网得到安全控制时,他想尽快回去看妈妈一眼。此时,电话又响了,正在举行20万人迎新年倒计时活动的中华广场又发生煤气泄漏险情。他又和同事们飞奔事故现场。当他跪在母亲遗像前时,已是母亲去世后的第二个凌晨。 6年没在家过一个春节 去年除夕夜,官国新骑着摩托车带着妻儿赶往父母家吃团圆年饭。走到半路接到险情报告,官国新二话不说,放下妻儿转头飞奔事发现场。在他的指挥下,成功地排除了险情。连续6年来,他没有在家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 2000年的国庆之夜,芳村区某饭店发生液化气钢瓶泄漏,高压液化气呼呼地往外直冒,钢瓶结满了厚厚的冰层,情况十分危急,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当时,有几十名食客正在用餐。官国新和其他队员遇险不乱、智勇双全,成功地完成了危险性极高的抢险任务。 官国新在抢险中凭着一股坚强毅力与执著,不排除险情决不收兵。一天,某花园发生煤气泄漏。他采用了先进的探测仪在不到200米的管网中徘徊检查了几个小时,最终发现了不到1平方厘米的漏点,顺利地排除了险情。 18年100%抢险及时率 由于夜间作业多、抢险不分时段,每年通宵作业时间在100多天以上,打破了抢险队员的食宿规律。慢慢地,官国新和其他抢险队员因过度劳累,加上食宿不定时,大多数队员都患上的疾病。一个晚上,他连续十几个小时, 在现场指挥带气改管作业,多年的胃病引致胃溃疡出血,累倒在工地上。 2004年的一天中午,直径500毫米的煤气管道被施工单位挖穿,强大的气流冲出几米高。该管道是通往海珠区7万多用户的唯一主干管。 为确保用户正常用气,官国新和其他队员顾全大局,一直蹲在现场,看护着煤气管道“带伤”运行。当时路面车水马龙,稍有不慎都会发生爆炸。就这样,他们冒着高温酷暑,不顾生命安危,直到深夜11时才进行抢修。 官国新18年如一日,以100%的抢险及时率、“0”死亡的煤气事故记录,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成为广州市安全的“护身符”。(来源:信息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