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不敌情人节让“孝德”蒙羞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00:26 红网 |
5月8日是母亲节,但代表“母爱”的康乃馨在上海却遭到冷遇。据上海市花协初步统计:该天全市康乃馨的销售量约4万束,不及情人节玫瑰销售量的十分之一,其价格也从去年的每束6到8元跌到每束5元。(5月9日青年报) “母亲节”与“情人节”一样,也是“舶来品”。在中国这个向来以尊老敬老为传统美德的国度里,这一天也渐渐成为晚辈向长辈传送美好祝福的日子。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母亲节的鲜花远远不如情人节卖得好,卖得起价。情人节买花的人都不讲价,而母亲节的花远没有情人节贵,却人人都在嫌贵。即便是买花者,也大多是学生,年轻人来买花的非常少。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一些感人的“孝德”故事,至今仍传颂不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患病三年,刘恒夜里睡觉连衣服的带子也不解开,只要一听到母亲的声响,马上起身服侍,汤药煎好,他亲口尝过才让母亲喝;北宋黄庭坚与苏轼齐名,他侍奉母亲极其诚敬小心,母亲使用的便桶,他每天都要洗刷干净……古往今来,这种感人的孝道、孝德已融入到中国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里,并积淀成极为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 但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在经受着金钱的考验,不少人对长辈的关心多停留在表面,实际行动较少,一些独生子女甚至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年龄,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也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过“情人节”时,上百元一朵的玫瑰可以9朵、99朵,甚至999朵地买,但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成人的母亲却不愿多敬一分孝心,甚至连“常回家看看”都嫌麻烦。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日前武汉举行的一次小学生命题作文中,竟然有60%的同学把母亲“妖魔化”! 有一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日本一家著名的公司在招考职员时,第一个要求就是“回家为母亲洗一次脚”。日本人那么精明,为何出这么一个简单而又奇怪的题目?道理很简单:孝德,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冲破了这个底线,一切努力都是枉然。如果我们对“情人节”青睐有加,把“母亲节”根本不当一回事,这与“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慈母之爱是何等的鲜明对比,又是何等的让人心寒呀。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何谈关心他人,又何能热爱祖国? 一切都在变,只有母爱永远。今天我们是孩子,但明天我们也要为人父、为人母。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能常回家看你,不能陪你说说话、“刷刷筷子洗洗碗”的时候,再后悔也就晚了。因此,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我们实在不该让母亲们冷冷清清,有鲜花、礼物相送更好,没有的,那就陪母亲拉拉家常聊聊天吧,哪怕只是一声祝愿,也应该发自肺腑、轰轰烈烈!(稿源:红网)(作者:高福生)(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