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大经济圈对话·交通篇--期待“急先锋”快马加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10:14 河北日报

  致读者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长三角、珠三角各领风骚,竞展风流。

  然而,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打破地区分割、形成以利益为纽带、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环渤海地区在新一轮区域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中,显然慢了许多。

  同为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为什么环渤海地区还没有释放出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经济融合的脚步?

  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围绕交通、旅游、人才一体化三个主要问题,走访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展开三大经济圈对话,以期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所借鉴。

  话题之一:

  问:交通不便,“挡”住了什么?

  答: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急先锋”。

  环渤海的困惑:

  2004年底,应邀到河北省考察旅游线路的韩国客商兴冲冲地来了,却败兴而归。考察期间,刚走到承德,他们所乘的大巴就被堵在了高速公路上,一堵就是五六个小时。随后去保定,又在路上被堵了两个多小时。

  目前,环渤海地区高速公路密度低,港口、机场的整合刚起步,交通设施网络化程度远远满足不了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的需求,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瓶颈。

  长三角的实践:

  “交通的日益便利,让上海有了西湖,杭州有了外滩。”由于路网发达,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共享程度在全国遥遥领先。

  近一段时间,一座大桥的建设牵动了长三角各方。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2008年正式竣工。它一旦投入使用,宁波至上海的陆路距离将缩短120多公里,有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上海的南翼将由此打通,温州、台州等重要城市与上海的距离大大拉近。

  交通网络的完善使长三角地区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促进城市间形成产业梯度。在“急先锋”的推动下,长三角已经成为区域整合条件最成熟的地区。世界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戈特曼就认为,长三角将是继纽约、伦敦等大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6大都市圈。

  珠三角的突破:

  2003年夏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了“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概念,要求广东积极推动与周边省区和珠江流域各省区的经济合作,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同时,推动9省区与港澳的合作,建立“9+2”协作机制,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区。

  同年7月24日,张德江就在一份请示报告上批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关键在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建议省计委可早做研究和准备,当我省与周边省区高速公路连通后,召开泛珠三角地区发展座谈会。”

  基础设施一体化,也已经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开路先锋。目前这一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越来越明显。

  话题之二:

  问:只见“小我”,不见“大我”,如何协作共赢?

  答:服务大区域经济就是服务自己,一体化首先要转变观念。

  环渤海的困惑:

  2004年9月,我省公路部门某负责人面对众多媒体的追逐有苦难言。在京张高速公路进京的“大门口”,数百辆汽车绵延十几公里,几天几夜一动不动。

  路网作为一个整体,任何路段的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路网管理也最需要不同路段之间沟通协调。专家认为,环渤海地区与其它地区相比,区划观念浓厚,行政色彩浓厚,更容易局限在自我环境中。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呼之欲出的时代,只见“小我”,不见“大我”,如何协作共赢?

  长三角的实践: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宋赤民认为,服务区域经济就是服务自己,个体应当服务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

  2002年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上海到苏州的车程由大半天缩短到一个多小时。然而,这条便利之路在规划之初,却争议重重。上海担心交通方便了,外资、技术、人才会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的优势就会失去;周边地区担心“灯下黑”,原本就不够充分的生产要素会加速向上海转移。

  果然,这条路一通车就带来了生产要素的急剧流动,但流动的结果却是形成了上海、昆山、苏州、无锡工业走廊,同时,一些高端产业和大型跨国公司加速了进驻上海的步伐,上海的金融业、总部经济得到更快发展,上海正在成为一个以高端产业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

  这条路给了长三角一个巨大的启示,“一体化”是共同利益,共同利益需要共同寻求,需要各地积极主动地互相对接。

  珠三角的突破:

  2003年11月,广州至贺州高速公路贺州段奠基仪式在贺州市举行。贺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广贺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贺州到广州以前七八个小时的行程可缩短到3小时以内,这将成为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然而,这条路的规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广东与广西在该路与湖南的衔接中分歧较大。但是广东考虑到,该路对于本省西北落后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而广西也考虑到这将是其对接粤港澳发达地区的重要通道,于是双方各作让步并顺利达成协议。

  广东省交通厅专职区域协调工作的王新认为,其实很多分歧一放到整体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中考虑,就会迎刃而解。

  话题之三:

  问:区域合作“雷声大雨点小”还要持续多久?

  答:建立切实有效的协商机制。

  环渤海的困惑:

  在本报采写《环渤海万里行》报道时,记者慕名前往某地“环渤海联席会”采访,然而在实地采访中,却发现实质性项目推进很少。

  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次磋商中,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各方的高度共识,但迄今为止,除轨道交通、港口资源的个别规划与整合之外,仍处于呼吁不少,突破不多;意向不少,落实很少,“雷声大雨点小”。合作思路如何突破?

  长三角的实践:

  建立切实有效的协商机制。

  如今,长三角的协调机制在实践中出现了务实而又创新的思路,那就是在三个层面层层深入:大家感兴趣的议题先开展专题研究;感兴趣而且有共识的就进入规划阶段;规划制定好了,就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中去。

  这种思路正在各个领域广为实践并将合作推向纵深。2004年11月,第一次统一了有关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和处罚标准;近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问题也将提上日程。

  珠三角的突破:

  2003年11月,珠江流域9省区交通部门及重庆市在广州召开了举世瞩目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交通发展研讨会”,并签署了《泛珠三角经济圈九省区暨重庆市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与发展2003年议定书》。这次会议被誉为泛珠三角建立协作机制的开端,《议定书》的模式也为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样本。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靳文舟认为,协商机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和一事一议,而是在大氛围、大框架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多层次切实有效的协作机制将大大推进政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目前一系列有效协商机制的建立,正推动着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话题之四:

  问:交通一体化的突破口在哪里?

  答:规划先行。

  环渤海的困惑:

  2004年京张高速、京沈高速、京石高速等“堵”讯频传,交通瓶颈凸现。

  专家认为,目前环渤海地区交通建设虽然有着很多沟通合作,不少道路实现了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但这仍然处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距离一体化所要求的全局性的、一揽子的通盘合作仍有相当距离。

  环渤海如何尽快建立快速畅通的大交通体系,突破口在哪里?

  长三角的实践:

  2004年8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在交通部组织下,由苏浙沪两省一市交通部门及科研单位共同编制完成,该《纲要》首次打破了地区界限、体制界限以及行业界限,对长三角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作出具体描述:到2020年,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江岚认为,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自己的规划,如果没有一个着眼于全局的统一规划、一致目标,不但难以实现最佳效益,更难以实现不同地区基础设施的合理衔接,甚至会造成巨大浪费。

  正是在这一规划出台后,长三角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未来十年内,苏浙将共有10条高速公路、66条快车道直通上海。

  珠三角的突破:

  2003年11月,就在泛珠三角协作机制取得突破的同时,广东省交通厅又分别与周边5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签订了《省际公路规划建设备忘录》。

  王新介绍,交通建设,尤其是路网建设,涉及到很多细节的衔接,沟通的任务非常繁重。以往每一次对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不同了,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工作部署,各项工作都列入了日程表,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明确下来,各条道路同时展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报记者吴艳荣 硕强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