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20” 救护体系能否打破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14:20 新民晚报

  昨天,本市首起状告“120”案件以病人家属败诉告终,由此也折射出“120”车辆、人手、站点不足的窘态——“120”救护体系能否打破瓶颈

  病人手术后休克,家属拨打“120”求救,但被告知“暂时派不出车”。救护车到了,病人却已去世。病人家属以侵权为由,状告金山区医疗救护站,要求赔偿16万余元死亡赔偿金及精神损失费,法院判决时依法驳回了该诉讼请求。昨天,本报刊登了本市首起状告“120”案件的报道。

  虽然法律没有支持病人家属的诉求,但上海120救护体系有时“暂时派不出车”的问题,却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市政协委员高向东就此专门调查了上海的120救护体系,他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上海120救护体系已经落后于发展需要。

  每20万人1辆救护车

  高向东介绍说,目前,本市120救护车的设备老化,硬件设施不够,20%的救护车属于超期服役车辆。坐过救护车的人普遍反映,救护车上颠簸严重,防震性能差。

  据上海市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在香港,每3.6万人就拥有一辆救护车。而上海市区每20万人才有一辆。救护车的淘汰率高,跑的路程又长,保养跟不上,很难做到及时更换设备。

  中心城区仅布点23个

  有关资料显示,到2003年,东京和香港的急救网络布点都达到100个以上,而上海中心城区只有23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上海市的急救站点没有纳入到城市共建配套体系中,急救部门只能和医院商量,借用医院的土地、仓库设施,作为站点。

  为此,市卫生局目前已新增了12个急救站点和24辆救护车,进一步完善医疗急救网络,但还是远远不够用。

  一线人员流失率高

  在调查中,高向东还发现,本市救护车上的随车医护人员大多比较年轻。市卫生局对此的解释是,年纪大的跑不动,因为急救车上跑一线的人员太辛苦了,每辆车必须配12个人,驾驶员、医护人员、担架人员,3人一组24小时不间断轮班。即便这样,每个医护人员平均每年至少还要加班一个月,因此,一线人员的流失率很高。

  医疗体系跟不上需求

  据市卫生局介绍,有关方面对此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些新设备正不断被引入到120急救医疗中。比如救护车上都安装了GPS系统,便于直接调配;还建立了“重危病人急救预报制度”,救护车一接到重危病人,医院就会接到电话,迅速组成一个急救组待命,确保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但不可否认,与市民的实际需求比,本市120医疗救护体系还有不少差距,市民对它的量和质有更高的要求:车辆、人员、站点,哪样也不能短腿!120救护体系遇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报记者姚丽萍本报实习生黄冲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