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阳市人事制度改革 一路荆棘一路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1:31 贵州都市报

  树挪死、人挪活 “事改”全面激活十三中

  文丽(化名)原来是贵阳十三中一名英语教师,由于不善于与学生沟通,她感觉在工作上十分吃力,教学质量也不好。文丽为此压力很大,也很苦恼。2003年,贵阳市人事局、教育局选定十三中为人事制度改革(人事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习惯地称之为“事改”)试点,在选择岗位时,文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主动放弃了教学岗位,转而竞聘学校一个集资料员、
会议室管理员、考勤员为一体的后勤工作岗位,结果她如愿以偿。换了岗位后,过去在教学上压力重重的她如鱼得水,工作很出色。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校长王前明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表扬了文丽。对换了岗位后她表现出来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和工作成绩,王校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事改”中出现的这一现象,校长王前明深有感慨:“机会往往是在‘动’中产生。”也就在这次改革中,有一名教师在落聘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贵阳市政府部门一机关单位。十三中原有的118名员工有94人通过竞聘上岗,其中有不少人选择了转岗,另外23名达到提前退休条件的办理了退休手续。而在改革前,十三中人浮于事,教师多、学生少,一个班往往只有20余个学生;行政、后勤甚至是四五个人“码”在一个岗位。事少收入低,十三中刘国孝副校长告诉记者,学校长期的这种现状让教职工郁闷,领导也无计可施。正是人事制度改革给了十三中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通过改革的有效“整合”,目前十三中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王前明校长对此“盘点”:教职工的工作态度由消极变积极,由被动改主动,每一位教职工在工作中都充满了激情;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和投入,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大有改观。最令教职工们欣喜的是,改革后的2004年秋季首次招生,十三中招生数同比增加了50余人,生员增加,教与学都铆足了劲。2004年,十三中获得了贵阳市首届“五好”学校称号,校务公开也被评为省级先进。今年捷报频传:在全省数学竞赛中,十三中一举摘下5个一、二、三等奖,打破了20多年来十三中在这一竞赛中获奖的零的纪录。在中学生化学、作文、地理等各种竞赛中,也是多次在省、市和全国获奖。

  砸破“大锅饭” 国资公司收入拉开

  如果说在贵阳十三中这样的老单位,改革是“穷则思变”的话,那么在2002年1月才成立的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则几乎是在“推倒重来,砸破铁饭碗”中实现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在改革之前,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有60名在编人员,2003年,公司开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除由上级机关、公司委任的职务外,其余43人全部都是竞聘上的岗。在竞聘过程中,竞聘领导小组公正用权,不打“感情分”、“关系分”和“照顾分”,不搞暗箱操作,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择优选聘了7名同志担任了公司的中层副职领导,36名同志按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别应聘到7个部门2个科室相关岗位。通过改革,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在制定《工资分配方案》时,侧重于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打破身份界限,打破传统的“大锅饭”现象,实行按岗计酬、多劳多得的激励分配制度,将工资设定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三部分。岗位工资按岗位的不同分为六类九级,学历较高、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工资比起事改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最大的较档案工资增加194.5元。而学历较低、又无专业技术职称的,减幅最大的较档案工资减少了157.5元,低补高的级差为300余元。那些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或是学历高、职称高的员工因为所在岗位所担任的职责的重要性就顺其自然地获得了理想的待遇、薪酬。对于竞聘缺乏实力、感觉“不如从前”的这部分职工,按照“尽量内部落实”的原则,只能转岗、分流,或是落聘后经培训合格重新竞聘。

  贵阳走在全省前头 “事改”的前提是“改人”

  2000年,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由此,贵阳市涉及到2310个事业单位、5.7万职工“饭碗”的庞大“事改”破冰启动。按照“脱钩、分类、改权、搞活”的总体思路,贵阳市“事改”分4步积极稳妥地推行。第一步,2000年,根据《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选择条件成熟的贵阳日报社、贵阳七中、第三人民医院等5家事业单位进行试点。第二步,2003年积极推进的“事改”,不同程度打破了职工的“铁饭碗”。这一年进一步扩大试点,在市、县两级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选择58个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涉及职工有4988人,其中签订合同4492人,系统内调整、转岗安置40人,提前退休202人,待聘116人。第三步,2004年,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切实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为目标,在全市50%的事业单位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事改”已进入签订聘用合同阶段,基本达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用人机制的转换和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步,2005年将在年底前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并制定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如今,贵阳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已完成50%,1069个事业单位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31618人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贵阳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头。回过头来看看其中的得与失,“事改”的“主刀人”——人事部门的同志对此深有感慨:“事改”前提是“改人”。贵阳市人事局副局长林开正说,“事改”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推行起来,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中有个别单位由于认识不清,单位领导怕“乱”,有畏难情绪,对推行事改工作采取“拖”的办法。还有一些人思想还有误区甚至是抵触,不过这些都将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加深而改变,人们会逐渐适应这种变革。作为人事部门,一方面要动之以情,从思想上将工作尽量做通,然后将工作做细。此外,要采取行政手段强制入轨,督促各单位完成事改工作目标。具体的做法是,对完不成事改工作目标的单位采取冻结工资审批等手段,督促完成。同时要求各事业单位围绕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逐步完善聘用合同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分级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考核奖惩以及解聘辞聘等制度,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人事局副局长 “事改”有五难

  对于“事改”面临的困难,林开正副局长说,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自上而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还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没有统一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政策,人员一旦落聘后,生活无保障;此外,事业单位临时用工人员管理也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增人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调配手段补充。针对这三个主要表现出来的困难和问题,贵阳市人事局正在积极地与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协商,联手制定有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方面的办法,争取在明年初能够出台实施。另外,在事改过程中由于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未聘人员较多,因此加重了各级财政负担。这些人员中多数为学历低、身体差,担心不能履行合同,属自愿不竞岗。例如息烽县就有120名教师提出按照黔府办发[2003]73号文件办理提前退休,想退休的人员占教师队伍总数约四分之一,这种状况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得已,只能采取统一体检,对符合上岗身体条件的就要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聘用合同。再有就是,改革中搞活分配难度大。长期以来,活津贴已演变成工资的组成部分,在目前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职工意见大。尤其在许多全额拨款单位,没有收入无法搞活。为此,贵阳市提出“事改”单位在“因事设岗”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分别采取按岗确定岗位补贴,搞活分配。保留原工资待遇,制定绩效工资政策搞活分配。尽管一路荆棘,但是贵阳“事改”已然一路走来。它是一场大浪淘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块成色最好的金子,焕然一新闪亮出场;它也是一个大舞台,让人在竞争中增添勇气,淋漓尽致表现自己;它更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凤凰涅般,许多人已在挣扎、阵痛后重生。 作者:聂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