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艰难无奈的跋涉——一位环保企业家的表情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1:46 燕赵晚报

  本报记者刘宝芝通讯员安晓桢从第一家到最后一家

  冯建义表情无奈

  石家庄市保洁纸模制品厂是一家环保餐盒生产企业,创始人是冯建义,在经过一系列艰难曲折的技术改造后,2000年初生产出了合乎国家环保标准的可降解餐具。这是我市最早投资环保餐盒的企业。第一批产品走向市场时,冯建义显得踌躇满志。

  然而,市场并没有如他所料,由于产品成本高于市场上不可降解的发泡餐具,尽管企业做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但市场的大门只向他们开了一条缝:只有一两家用户因被厂长冯建义对环保事业的执著所感动,而坚持使用其产品。在这短短的几年间,省会其它同类型环保餐盒生产企业均纷纷“关门大吉”,于是,保洁纸模制品厂成为目前我市惟一一家艰难维持的可降解餐具制品厂。奔走于环保产品路上

  冯建义表情执著

  作为最后一家可降解餐具制品企业,冯建义没有轻言放弃,仍然苦苦支撑,去年,在城市市场暂无突破的情况下,他将视角转向了农村。

  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只身一人骑自行车从石家庄到衡水,一路对农村的“白色污染”进行调查,了解到农村的“白色污染”更令人担忧。利用地膜进行地表保水处理是北方农民的普遍作法,由于目前的地膜产品不能降解,农民们每年都要将其从农田中挖出,不仅费时费力,还制造了大量的白色垃圾。他感到,这个令农民在耕作中的头疼问题,同样亟待解决。

  之后,冯建义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杭州有一家通过了国家环保认证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厂,其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薄膜是一种以可再生资源玉米、淀粉和纤维等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聚合物的高科技材料,其一旦大规模生产,社会效益不可估量。于是冯建义用200公斤麦子换取了路费,南下杭州求教。杭州之行给他加了把劲儿

  冯建义表情渴盼

  让冯建义没有想到的是,杭州的环保企业热情接待了他。原来该厂的董事长通过媒体知道了他多年奔走环保事业的事情,表示为支持环保事业愿意为冯建义免费提供技术和人员培训,而且还为冯建义引荐了杭州市的有关领导。杭州市领导在会见冯建义时,也表达了希望与北方城市建立环保友好城市的想法,并为他的杭州之行提供了路费资助。

  尽管在技术上得到了同行的支持,但在目前情况下,冯建义担心再次重蹈环保餐盒的覆辙,他的可降解薄膜项目迟迟未能上马。

  冯建义不知道,在这条路上,他还能走多远,还能撑多久……省会“禁白”路走到尽头

  本报记者靳晓磊

  曾经声势浩大的“禁白”工作,现已无人提起;曾经万众关注的“白色污染”,现已成为冷门话题。这是否意味着“白色污染”在省会已经绝迹?从我市一次性可降解餐盒制品企业的窘迫状况可以窥见,可降解餐盒制品还远未普及。

  声势浩大的“禁白”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及餐具,也就是人们最常见的一次性塑料袋和发泡餐盒。它们在被丢弃后,难以降解。如果埋入地下则百年不腐,破坏土壤;若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则费用是其生产成本的10倍。这就是“白色污染”。

  从1997年开始,认识到“白色污染”危害的人们,谋划开展了一系列“禁白”工作。为减少白色污染,我市在2000年6月1日下发了《关于推广使用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及餐具的通告》,8月1日起在全市辖区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和餐具,并对在市辖区内生产、经销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及餐具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进行认证。

  在2000年、2001年的“环保攻坚战”工作中,“禁白”被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为推动“禁白”工作的开展,明确了由当时的市环卫局(现已合并到市城管局)牵头,市环保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协作,成立“禁白领导小组”和“禁白办公室,“禁白办公室”设在当时的市环卫局。

  随后,全市城管、环保、工商等部门依据《通告》要求,按照各自职责,多次开展大规模“禁白”执法行动,查市场、堵源头,使省会的“白色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2001年8月,通过环保认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厂家也达到了44家。

  从“环保热点”到“无人理睬”

  随着省会“白色污染”现象的好转,人们对其关注度也不如以往。2002年3月,市环卫局与市政公用局合并后,“禁白办公室”便不再存在。由此,“禁白”工作变成了群龙无首。

  2004年,我国实行行政许可法后,环保部门也不再对生产、经销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及餐具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进行认证。从此后,关于“禁白”与“白色污染”等词汇,似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此,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认为,造成目前无人关注“禁白”工作的现状,有多方面原因。首先,随着垃圾袋装化的普及,人们不再随意丢弃一次性塑料袋,使得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人们的视觉污染减小;其次,曾经红极一时的快餐业逐渐衰落,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市场出现萎缩;第三,“禁白办公室”的“夭折”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从客观上减弱了政府部门对“禁白”工作的治理力度。

  但省会的“白色污染”现象有没有消失?还用不用治理?5月11日,记者在平安南大街一家菜市场看到,不少小贩所用的塑料袋仍为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而在一些小规模的饭馆,用来“打包”的餐具也是发泡餐盒。

  采访中,环保专业人士认为,虽然“白色污染”较过去有所减轻,但污染现象仍然存在。对于一次性塑料袋,人们不再随意丢弃后,减少的也仅是视觉污染。如果对袋装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仍将回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禁白”之路该怎样走下去

  “白色污染必须治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给管理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市环保局一位人士无奈地说。他告诉记者,自从“禁白办公室”取消后,尤其是实施行政许可法以来,政府部门便无权再对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单位进行监管。无论是工商、环保,还是卫生等部门都没有处罚“白色污染”行为的法律依据。

  他说,目前避免“白色污染”仅是依靠商家的环保意识,自觉使用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但在成本上,可降解塑料制品比不可降解的高出许多。例如,一次性可降解餐盒的成本要比不可降解餐盒高出100%。这对以赢利为目的的商家来说,确实不易做到。

  他建议,如果要从根本上治理省会的“白色污染”,必须以地方法规、条例的形式“禁白”,对违规者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照章处罚,使全市的“禁白”工作实现程序化和法制化管理。在此基础上,鼓励本地企业生产、经销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推广和使用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力度。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