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涌治污三"本"齐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2:26 金羊网-新快报
  徐志良

  广州是一部书,天天都有人读,我也天天读。早请示晚汇报当然不会,但落地生根无一不与广州发生关系,起码那税款就只能往广州的税局里交。因为有了这点贡献了,加上那三十年不变的户口,朝朝割舍不掉的空气,“新客家人”的那种作派也不时拿出来招摇一下。这几天,我就瞄准那治理得不彻底的河涌了。

  前不久,海珠区马涌的河道终于盼来了治淤清淤的日子。十多台抽水机摆在珠江河岸,将污水抽入珠江,河涌淤泥渐现庐山真面目。几个星期之后,清淤工作告一段落,夜间便开来了翻斗车,整车整车地运河沙,把河沙往河床上盖。小小一条河涌,大小工程车工程船闹腾了一个多月,钱恐怕花不少了。原以为这污便清好了,该“海宴河清”了。可是还没等到过一个星期,一场雨,小河积水,再一个天文大潮退出河床后,笔者才发现,已经盖上一层黄沙的河床照样变成了黑沙,臭味重新泛出,水面上照样出现了有机物腐烂后冒出来的沼气泡,与未治理前相比,没有很大的改变。

  城市的河道工程是一个复杂且有很高难度的环境工程,但再复杂也是可以治理的,关键在于追求治标还是治本,什么才是本?
河涌治污三"本"齐下(图)
  以我的看法:河涌治理要围绕着治三个“本”,方为良策。第一个“本”是科技。要有新科技手段,光是拿大工程车把污泥挖走固然在技术上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污泥都挖走的。有关专家估计,只要把海珠区的几条河涌表面挖一米,就要动用工程资金8000万元。要全挖走我看8个亿也不止。所以这种传统的方法,虽然也能够边挖边增加GDP,解决河道清淤人员的饭碗问题,但不是良方,要运用科技的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考虑效果,而不是工程款落谁手的问题。

  第二个“本”是要建立标准。河涌治理标准是什么,是不臭?好看?如果不臭是指多长时间不臭,把这个标准定出来了,按标准去去做就好办了。

  第三个“本”是制度。这是最难的。据统计,至2004年年底,广州已经累计投入60亿元,建成了猎德、西朗、大坦沙三期、开发区五大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42万吨。今年政府还会做出专门规划来治理河涌。但笔者还是担心,没有制度的力量,有规划也不过是政府有了姿态,有了列支的钱,至于钱落谁手,用什么方法、依据什么标准去治理,就难说了。

  (作者系湖南人,客居广州30年,文化学者,现为中央某媒体驻广州资深记者。)

  (金陵/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