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萨特的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4:02 青年参考

  以写作为职业的萨特被咖啡馆的老板喻为“一个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

  时值萨特诞辰100周年及逝世25周年纪念,对萨特的评价,似乎仍不确定。那么,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萨特当年的偶像级地位今天是否已然轰塌,他对于我们这个世纪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见过的萨特的照片,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张他和加缪的合影。照片的右侧,加缪背对着我们,似乎在等待着萨特的回答。而萨特,一如既往地叼着他那招牌式的烟斗,一副郁郁寡欢的神情。他的那双外分眼(这是一种无关轻重的眼病,甚至可能使他有更宽的视野)望着前方,很有一种他本人所说的“为了使我被别人认识,我应该拿自己的生命冒险”的气势。照片的背景是雾气茫茫的天空,一只路灯让我们容易联想这大概是在巴黎的某条街或某座桥上。

  与大多数一流的知识分子一样,萨特也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他是一个被宠坏了的独生子女的典型。在他的自传《词语》一书中,他把自己描写成了一个早熟的天才,成名的欲望是他奋斗的重大动力。此外,萨特的作品量大得惊人,并且覆盖面广,涉及小说、戏剧、评论、哲学等多种形式,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他在青年时养成了一年读300多本书的习惯,并且保持了下去;他每天都要写出上万的文字,“无日不写”成了他的座右铭。“(写作)不仅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职业。”以写作为职业的萨特被咖啡馆的老板喻为“一个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演讲稿、剧本、小说、随笔、序言、论文、广播稿、报道、杂文、哲学讽刺……萨特淹没在自己创造出来的词语海洋之中。这一点让我想到了他同时代的伯特兰·罗素。

  作为精神偶像、思想领袖以及学术明星的萨特,他的“功成名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的“一种思想一旦适应了时代,就具有无比的力量”,萨特的思想是正逢其时:一方面,他向渴望和期待自由的人们鼓吹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唾手可得;另一方面,萨特领导着知识界风尚的一次重要变革,此类重要的变革是周期性发生的。1941年,是萨特的一个转折。在这之前,萨特比谁都不介入,信奉当时本达所说的:知识分子要专注于理论原则,远离政治舞台;然而,1941年,萨特敏锐地嗅到了社会风气的微妙变化。9月,他为一份名叫《现代》的评论杂志写发刊词,迫切地提出作家应该勇敢地“介入”社会:“作家在他的时代都有一个位置。每一句话,哪怕是沉默都会有回音。”于是接下来的几十年,萨特向伏尔泰、雨果、左拉、罗曼·罗兰一样,把自己扮演成一个作家兼斗士,以文字的力量贡献当时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和时代。《境况种种》是萨特社会活动和政治批判的文献记载,他本人也希望这套文集能传之后代。在这一点上,萨特又让我想到了和他同样对于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的“无政府主义者”诺姆·乔姆斯基。

  有人说,如果把伯特兰·罗素、诺姆·乔姆斯基、索尔·贝娄、阿瑟·米勒加在一起,就算还原出一个萨特了。我不知道加阿瑟·米勒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萨特生前和包括波伏瓦在内等女性有过“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吧。但不管怎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萨特的存在证明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思想上保持独立和警觉的可贵。据说,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曾有人向戴高乐总统建议,将猛烈抨击政府的萨特投进监狱,戴高乐回答说,人们并没有把伏尔泰投进监狱!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