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三只眼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7:52 青年时讯

  二十年,虽说长不算长,回头想想也历几度世变。中国大陆和港台三地的社会和政治转变大,世界文化形势的转变同样出人意表。二十年前我们看着国际艺术界的热闹,恨不得插上一曲,但又知道那台不是我们的戏。到了今天发现曲目和舞台都变动得全新了,亚洲艺术也有好戏到处上演了。这是望远的景象。近看惊觉周边的师友和同人都有隔代的改变,才真感到情移境迁。不过这种回眸的机缘大概都由于好景佳会,因此纵眼所见尽是喜气吉兆。这一长段路行走下来,左右的都是老朋友了。老友新知在此交错,且不管是前廿年还是往后二十年,且先饮一杯再说!

  张颂仁

  写于汉雅轩成立廿年吉日

  在本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有许多国际当代艺术界的明星人物,香港汉雅轩画廊的廊主、资深策展人张颂仁先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我有幸在本次博览会期间得识其人,并对其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

  第一眼看到张先生,觉得他很严肃,身着黑色中式衣服,以瘦削的身形,不停忙碌。也许正是因为忙碌,使他即使在我被展会组委会人员介绍认识的时候,依然没有笑容,只是立刻例行公事地向我简单介绍了他近期做过的一些活动和本次带来参展的作品的一些概况。他因熟悉这些内容而讲得迅速,迅速得让我始终来不及记忆。

  在他的展位现场,我注意到一幅很特别的、颜色鲜艳的作品,他向我介绍说,这是香港一位已辞世画家陈福善的作品。这位画家跟林风眠、刘海粟是同时期的人,但是绘画的表现手法远远超前于他们,可是因为他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香港,所以并不为人知。而香港又不写美术史,所以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几乎不为人知的绘画大师。我询问这位艺术家作品的价位,他讲现在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比较低,但大师始终不会被埋没,所以他的作品应该很有升值空间。我想他之所以不计风险,代理这位不知名画家的作品并大力推介,就是因为他关注的始终是艺术本身吧,这也许也是他始终回避画廊廊主身份的原因。

  张先生在现场很忙,因为他在当代艺术界的重要地位,所以有许多人前来拜访,也有很多他的朋友到场叙旧。于是我的采访一再顺延,最后我们不得不从他的展位逃走,找到一处只有少数人休息的地方,进行采访。而在这不停地探询与等候中,我们也渐渐熟络,他严肃的表情也开始变得活跃与可爱。

  《青年时讯》:您推出了许多风格不同的当代艺术家,那在艺术家作品风格的选择上,您有没有偏好?

  张颂仁先生(以下简称张):这个问题很难说,就像你问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那么应该有很多选择,因为很多类型的男人都有不同的好处。所以基本看什么时期吧。比如说,80年代初的时候,我做了一些展览,主要是那时比较重要的台湾的一些绘画,作品都是跟当时山水运动结合起来的一些本土作品。后来80年代中,内地有一些很重要的作品。香港的艺术界我也介入。我倒是对香港一些敏感的画家比较感兴趣。

  在香港一直都没有一个稳定的文化圈,不像内地一直都有类似艺术家协会或者规格很高的美院的一个很好的机构,来关注艺术形态。在香港,文化创作通常都没有很重要的社会地位,如果没有地位,那介入的人就很少,声音被倾听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工余时间创作。这种环境下,一些有年龄的艺术家反而比年轻一些的艺术家的作品更有意思,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经过多年对社会、生活思考后的结果,是经过时间淘汰、筛选下来的。

  《青年时讯》:据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也只有20年左右而已,那您认为中国现在的当代艺术跟西方国家相比,是有一种差距,还是仅仅风格不同?

  张:讲历史,当然是说一个累积的经验,这个累积就是说别人以前下的功夫,现在为你所用,变成你的成就。可是就一个个人而言,只有几十年的创作生命,所以什么时候起步,都是一样的。所以重要的是,怎样利用前面已有的成绩,谁用的越好,谁的起点就越高。可是我们现在大多一味追求西洋人对艺术累积的经验,而没有好好利用我们自己的累积,所以现在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在我们已有的艺术经验上,进行我们自己的创作。其实以前我们一直都有自己艺术理论跟创作经验,不管它是被哪种意识形态影响,我们都应该从一个积极的角度对其了解、分析跟利用。这对我们的创作才真正有益。

  《青年时讯》:我们现在的当代艺术虽然看起来蓬勃发展,但是真正客观看待,其中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实都仅仅是呈现一种特点,而不是真正成熟,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其实作为国内的当代艺术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艺术发展的时间本来就很短。西方的当代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而我们对他们的艺术史进行反思时,忽略了他们的艺术发展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对艺术史的反思,解决的是他们的问题。当我们对我们的艺术史反思时,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问题,而用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对待我们自己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太大帮助。而我们这么多年来真正在忙的,其实就是在用别人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试图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些无奈但依然宽容地笑)。

  现在国际上亚洲的艺术家开始慢慢被注目,中国以前一直站在文化艺术的最前端,所以多年来一直在参加各种国际性美展上下功夫。可是从整个文化界的发展来看,过了进入国际这一关后,我觉得最重要的就已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艺术家的创作问题。我们应该重新考虑怎么样开始创作。

  《青年时讯》:就这次博览会来说,不管是我个人的感观还是周围人告诉我的感受,都普遍认为,中国内地的艺术家的创作大多停留在绘画上,用不同的绘画方式来表现想要表现的内容,而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在表现方式上更多样一些。比如韩国、日本,他们可以用雕塑的语言去表现平面绘画的感觉,或者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去创作。有很多人就认为是中国艺术家的眼界不够开阔,想像力不够丰富,您怎么认为?

  张:我觉得不一定对。现在中国艺术家最重要的经验不是在于运用哪种技术或者材料,当然技术是很重要的,因为技术是一个可以实现你思考的工具。比如你讲中文讲得非常好,你讲英文也讲得非常好,那你可以有两套思想体系,几乎可以让你得到两个不同的结论。可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大家都关注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关注新中国在对现代的一个创建,中国人对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感觉,这个历史时刻产生的这种经验同样是不可替代的。这些都可在绘画里表现出来。不过画廊博览会当然会关注一些可以收藏的作品,而可以收藏的艺术品中,一些观念艺术的东西(例如装置)当然很少,所以你看到的就仅此而已。

  《青年时讯》:有些人提到说,西方社会现在之所以这么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就是因为西方现在整个的绘画艺术表达已趋于平和,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却正是有很多强烈的、冲突的元素的时候,所以他们感兴趣,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张:中国当代在这种工业化、现代化的背景中,当然会有一种意识上的冲突,这在飞速发展时期是非常正常的。另外当前这种说法只是简单地说明了一个艺术问题,可是实际上西方介入一个地方的文化,除了一种情结外,肯定也是对你的文化真正感兴趣,要看你表达这个时代时有意思的东西,所以他才要来吸收跟介入。再有,他们也想介入一个新的可能性。中国现在的市场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和有可能被开发的,虽然前面的可能性并不十分明朗,但是毕竟让他们看到一种希望,所以他们一定会来尝试跟了解,他们对新鲜市场的嗅觉很强。反而我们倒是一直一味追求西方的观念,忽视了自己本来的长项。

  《青年时讯》:还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必须得经过西方人介入,把它做得繁荣跟规范之后,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所以这个市场中第一桶金一定会被西方人掘走,然后中国人在多年后再从他们手里购回自己的作品。您怎么看待?

  张:我认为是台湾人(笑),不是西方人。你看这么多的台湾投资商在这里,其中很多人不是美术界的,他们就是来买东西,作为收藏投资,在博览会上买得最凶的都是台湾人。最早认识到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市场价值的其实就是台湾人,他们未必是美术界的,但是他们嗅觉很灵敏,就像对待当时的股票市场,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可是这种行为对艺术市场来说不一定是个好事,因为他们通常是一种短期炒作行为。

  西方所谓的市场规范化,是另外一种,是比较长远的。就是他们在你的画作被炒作、价格被哄抬起来之前,就来抢购,但是他们不做建设的工作。其实真正要做建设工作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现在主要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体制。以前我们艺术品市场得用美术馆体制、评论家体制跟收藏体制才能呈现,而现在我们在走向商业的时候,当然让他们来介入可能是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我们需要把他们的一些有用的东西借鉴过来(此时张先生手机响起,他又有必须要处理的事情去忙了,采访也就意犹未尽地中断)。

  《青年时讯》:十分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向我们谈了这么多您对当代艺术市场的看法。

  张颂仁

  著名资深艺术策展人,香港汉雅轩画廊廊主。原籍上海,出生于香港,是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收藏市场的重要中间人,中国当代艺术界知名艺术家的展览、推介,大都与他有关。他一般很少以画廊廊主的身份出现,大多以独立策展人身份出现在各种艺术活动中。策划展览有“文字的力量”、“幻影天堂”、“刘国松70年回顾展”、“曾梵志:人生面具”等等,现也在中国美院定期授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