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旧曲一变为新调 古戏奇葩“宜黄腔”(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00:09 大江网-江西日报
旧曲一变为新调古戏奇葩“宜黄腔”(组图)
老艺人切磋宜黄戏

  在宜黄历史上,明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率戚继光、俞大猷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可谓官大功高,足以使乡里族人倍感荣耀。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为人十分随和,平易近人。乡亲有事进京,谭纶热情相待,详询乡情,有所求必应。听说高安“虚粮”摊派至宜黄,便当面答应写信。《与江西抚州台止高安县分派书》,就是应乡亲所请而写的。每次回家探亲,若节日喜庆,谭纶还会请来当地戏班,为故园父老乡亲助兴。宜黄戏最终成为京剧二黄腔的始祖,就与谭纶有关。

  宜黄是京剧二黄腔的发源地。明朝宜黄戏曲最初唱的是弋阳腔,著名戏曲大师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几乎把宜黄当成了第二故乡,他的惊世之作《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就是由宜黄班艺人初演而轰动大江南北的。他还要求宜黄班艺人讲戏德、重艺术,经常把宜黄班召集到临川玉茗堂排演节目,又率宜黄班赴吉安、永新、上饶、南京等地演出。他还协助“宜黄戏子”重整“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雄风,亲笔写下了《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嘉靖末年,谭纶父丧忧伤回籍时,带来了浙江“海盐腔”戏班,并“以浙人归教其乡子弟,能为海盐声”。汤显祖极为扶植宜黄子弟。从此,我国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便在宜黄扎下根来。
旧曲一变为新调古戏奇葩“宜黄腔”(组图)
小学员在化妆

  “海盐腔“,是一门古老的戏曲唱腔,因其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它是元代海盐澉浦人杨梓受戏曲音乐家贯云石启发,对当时流行的南北歌调加工而成的。“海盐腔”由明代开始盛行并成为南戏的四大声腔之首,“海盐戏文弟子”盛行一时。当今这是一项濒于失传的戏剧艺术,是一项正在申请联合国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的古老唱腔。

  宜黄子弟唱“海盐腔”,这种“体局静好”的曲调,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加上汤显祖的大力支持和扶植,宜黄子弟“食其技者殆千余人”,“旧腔一变为新调”——即“宜黄腔”,使宜黄成为当时赣东一带戏曲活动的中心,被誉之为“戏乡”。由此可见,“宜黄腔”分新、旧两腔。即旧腔以“弋阳腔”为主调;新腔以“海盐腔”糅入变新腔。时至清初,宜黄腔的原始曲调是用唢呐和笛子伴奏的,其中用唢呐的曲子俗名“二犯”,用笛子的曲调叫“吹腔”(赣剧称它为秦腔)。到了清乾隆年间,宜黄腔废除了唢呐和笛子,改以胡琴为主奏乐器,并将两种曲调统一起来。“二犯”分作倒板、回龙、原板和衮板;“吹腔”变成了四平调,形成了现在通行的“宜黄腔”(二黄腔)的基本形式。清朝戏剧家李调元《雨村剧话》中说:胡琴腔起于江右(江西),今古尽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又名“二黄腔”。因宜黄腔向东北方向发展,上饶玉山靠近浙江,属浙江语系,“宜”、“二”同音都念作“泥”,便使“宜黄腔”讹传为“二黄腔”了。“宜黄腔”经玉山传至安徽的安庆,由徽剧名艺人传唱而越唱越红,于乾隆末年唱红京城。故“宜黄腔”就是现在京剧二黄腔的始祖。
旧曲一变为新调古戏奇葩“宜黄腔”(组图)
旧曲一变为新调古戏奇葩“宜黄腔”(组图)
青年演员虚心学戏

  作为江西重要的民间文化之一,宜黄戏也面临急待抢救的边缘。被列入江西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之一。

  老调新唱

  宜黄是国粹京剧“二黄腔”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江西有名的“戏窝子”。在宜黄,大家都公认县文化馆馆长邓华为保护宜黄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是宜黄戏老艺人邓毅的女儿,出生于1969年,1987年抚州市文艺学校毕业分至宜黄剧团,学演宜黄戏。拜父亲和另一老艺人吴拙龄等为师。1989年底宜黄剧团解散,邓华调入文化馆工作。她热心宜黄戏,为了不使“宜黄戏”失传,她克服种种困难,在县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争取了专款4000元,在县实验小学办起了“宜黄戏少儿业余培训班”。她和邓毅的“宜黄戏情结”被抚州日报多次报道过。
旧曲一变为新调古戏奇葩“宜黄腔”(组图)
业余剧团演出剧照

  近两年来,宜黄县委、县政府也十分重视“宜黄戏”的挖掘和保护,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全县农村所有的“土剧团”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经常举办“宜黄戏”骨干培训班,重点帮助组建了黄陂镇三百田、新丰乡桥坑两个农民业余剧团。帮他们培训骨干,为他们解决服装、道具,提供剧本、唱词,联络演出场所。因此,在群山起伏,峰峦叠翠的宜黄县山区农村,一些走村入户的业余宜黄戏班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本报今年1月12日的B3版有过专题报道。

  然而,由于没有专业剧团,“宜黄戏”仍然面临“青黄不接”的现实。县里没有专项资金,演出没有专业演员。大家都知道发展、拯救濒危宜黄戏的重要性,但苦于资金缺乏,有演出任务时只能是由文化馆临时抽人应酬。

  宜黄戏与中国古老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海盐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发展和丰富中国戏曲,尤其是京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戏曲大师汤显祖的惊世之作《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就是由宜黄班艺人初演而轰动大江南北的。对于这一江西重要文化遗产,本版只能略作介绍,还希望唤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这一古老戏种的保护工作。

  此外,本版诚征与江西民间艺术相关的稿件,尤其是历史悠久、后继乏人的原生态民间艺术。例如富于江西特色的赣南采茶戏、遂川斗牛狮、吉安民间灯彩、永丰吊丝灯、贵溪畲族马灯舞、吉州篾缆工艺等等,欢迎广大读者赐稿,来稿最好能配上相关图片。——编者(唐勋吴杰娟子 大江网-江西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