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彝海结盟”谱新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郑德刚

  5月12日上午,大凉山深处的革命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之滨,就像70年前迎接中央红军进入彝区一样,数以千计身穿民族服装的彝族群众,扶老携幼伫立在山岗上和田野中,倾听着嘹亮的红军乐曲,为当年的“彝海结盟”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不远处的“彝海结盟纪念碑”上,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巨大雕像,记载着红军与彝族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当年参加“彝海结盟”的将帅后人、老红军代表、来自当地驻军和昆明陆军学院的官兵以及自发赶来的彝族群众近万人,让静谧的彝海再次沸腾起来。

  70年前的5月,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凉山彝区,在冕宁建立了长征途中第一个少数民族红色政权,并写下了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彝海结盟”辉煌篇章。

  一位身披“英雄带”的彝族小伙子腼腆地指着彝海告诉记者:“我的爷爷当年就亲眼看到小叶丹与刘伯承在那里结下兄弟之情。”

  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吴靖平告诉记者,“彝海结盟”不仅第一次生动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构想,而且为新中国制定民族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些年来,凉山彝族等少数民族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先后有100多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建立起“西昌中国花卉之乡”、“会理中国石榴之乡”以及“青椒之乡”、“蒜薹之乡”、“香米之乡”、“苹果之乡”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业产业化基地,全州粮食年产量达到18亿公斤,大批少数民族群众开始过上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小康生活。

  记者在冕宁县城当年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的地方与一位进城经商的彝族群众攀谈,他掰着手指说,他家种了不少水果、蔬菜,还养了家畜,去年一年全家就收入6000多元,添置了电脑,并打算搬到城里住。他的脸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14日 第四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