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备战高考饮食原则 平衡饮食“以喜为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05:1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备战高考饮食原则 平衡饮食“以喜为补”(组图)
备战高考饮食原则 平衡饮食“以喜为补”(组图)
主食 均衡饮食,主食不能少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云鹰教授有一个在上海某重点大学读书的儿子,谈起高考饮食,她说很简单,就是均衡饮食,“以喜为补”。对于孩子来说,平时喜欢吃什么,现在还吃什么。这里面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三个要素,一样也不可偏颇。

  她解释说,人脑重量仅占人体的2%,但是消耗全身20%~30%的热量。热量从哪儿来?不是油也不是蛋白质,而是主食。主食属于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为葡萄糖,直接供应大脑消耗。所以主食吃得太少不仅会感到饥饿,还会影响大脑思维。

  备战高考的孩子大脑耗氧量多,需要稳定的葡萄糖供应。对于吃不下主食的孩子,家长要变着花样让他们多吃一点,如芝麻酱花卷、烙饼、肉包、菜包、红豆包、粥类等。如果是米饭馒头,可搭配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如豌豆炒虾仁、青椒炒肉丝等。也可少吃多餐,把一日三餐变成每日四餐、五餐,但加餐不要加炸薯条、汉堡包这类洋快餐。这类东西吃过后血糖会像脉冲似的忽高忽低,不能有效持续地供应大脑需要,对大脑其实是一种伤害。

  蛋白质好东西不能多吃

  很多孩子经过半年的紧张备战,进入5月,经常出现疲劳、头晕、抑郁、焦虑、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云教授认为,这种状况与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有关,这种压力可导致身体内环境功能紊乱,促成酸性体质。另外,饮食习惯,特别是吃酸性食物过多,也会导致内环境紊乱。

  她说,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划分不是以口感为标准,而是以代谢产物的性质为标准,如鱼、肉、禽、蛋、油都是酸性的,蔬菜水果是碱性的。有的家长觉得高蛋白有助于补脑,每天大鱼大肉伺候着孩子,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正常人体是酸碱平衡的,能够进行自我调整,比如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进行调整。但是如果长期偏食,吃酸性食物过多造成积累,必然造成体内环境紊乱。

  怎样避免酸性体质?那就是饮食清淡,少荤多素。无论何时,食用肉类的比例不能超过主食。英国营养学家认为每人每天吃85克肉就足够了,同时可以搭配一些鸡蛋、牛奶、豆制品等。过多食用动物性食物不仅容易困乏,也容易上火,出现便秘、痤疮、口腔溃疡等。

  维生素 从果蔬杂粮中摄取

  高考处于天气干燥炎热的夏季,有的孩子喜欢喝饮料,多数家长觉得饮料会增加维生素,故不加限制。云鹰教授认为,这很容易导致果汁饮料综合征,表现为记忆力差。因为各种果汁中都有添加剂,添加剂摄入过多会影响脑部的营养。她认为喝矿泉水、普通水最好,因为这些其貌不扬的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这些物质人体内是无法合成和产生的。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其中维生素C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预防贫血,增进大脑对氧的利用。同时还可吃些绿豆、红豆、黑面包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维生素B1可增进食欲,帮助大脑利用血糖产生能量,使大脑更有效地工作。住校的孩子如果蔬菜水果吃得不够,可补充些“九维片”、多种维生素糖丸、“金施尔康”或“21金维他”等,都有调节大脑神经功能的作用。

  提醒 晚餐不宜过饱

  经常见到有的孩子早餐吃得慌里慌张,在学校将就吃了午餐、晚餐。回到家,面对家长准备的丰盛晚餐,再来一顿。结果体重超标不说,还总是嗜睡。因为饱餐可使血液集中在胃肠道,大脑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加之白天用脑一天,瞌睡很容易袭来。研究发现,饱餐可使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增加,导致大脑节律变慢,效率降低。这大概也是食欲亢进的胖孩子成绩难以提高的一个原因。

  云鹰教授说,即使高考期间,也要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遵守“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在学校也不能将就。家长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做好早餐上。如早餐最好有主食、牛奶或豆浆、肉类、蔬菜、水果。晚上孩子已吃过饭回家,家长不必再准备饭。睡觉前喝些牛奶或大枣莲子羹即可。

  作为“过来人”,云教授强调,上述原则对于已经养成一定饮食习惯的孩子,高考前不必硬要纠正。高考是场心理战,“淡化”才是最高境界。有的家长通过过分关注孩子的饮食,让孩子感染了自己内心的焦虑,最终影响孩子成绩的发挥。

  詹建刘亚民

  责任编辑:陈要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