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健协会:行业监督初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12:07 人民网

  健康观察

  5月12日中国保健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保健食品市场零售终端品类调研报告》,在涉及的2025家企业的2951种产品中,767种是假冒产品,占25.99%.另有267种“疑似问题产品”尚待调查。消息迅速被各大媒体报道。[全文]

  次日,协会又马上发布关于近期媒体报道失实的声明,强调四点意见。[全文]从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行业协会在扩大监督权力的谨慎和压力。

  一、协会权力如何界定

  声明:我们所披露的这方面信息只是强调在产品外包装上存在着与国家审批文件不符的“问题”现象,而不是在“认定”什么,只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才具有最终认定“假冒伪劣”产品的权力。

  点评:如果协会没有认定的权力,那么协会的行业监督从何而来。差别可能应该在于,行政单位部门在认定之后有法定执行力,而行业协会认定之后,需要借助其他力量产生结果。而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行业协会的权威性以及公信力,反过来促使协会谨慎使用权力。

  二、协会与国家职能部门之间

  从声明中,我们似乎看到,在协会“野心”举动下韬光养晦和避嫌的意味。

  点评:行业协会云集了行业精英,至少从技术上讲,应该是监督生态环节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如果这种组织过于谦卑,屈服于某种行政或技术权威,我们又怎能奢望其发挥公正的监督作用?诚然,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行业组织在承担行业、社会责任和角色调整之间的步履蹒跚。但是居其位,谋其政。

  三、协会与行业企业之间

  报告涉及的2025家企业的2951种产品中,767种是假冒产品,占25.99%.另有267种“疑似问题产品”尚待调查。

  点评:作为调查,如果不公布涉及对象名单,本身就是不严谨的。如果还刻意为之,更会引起联想。有一个问题,中国保健协会并没有指出“失实报道”公布名单的对错。在中国,目前行业协会和企业远没有达到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地步,某些协会为了谋求发展,往往借助舆论,先声叱之,然后待价而沽;或者,为了保护整个行业,先姑息之;或者,情况复杂,摄于压力,中道而废。无论哪种情况,行业协会公信已失,何谈监督权力。

  小结:近期发生的系列健康事件,暴露出监管上的诸多漏洞。而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充分调动行业自身监管,与行政监管相承相辅,呼之欲出。应该说,中国保健协会对行业的这次摸底调查是顺应民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之举,希望不要临场怯阵,转瞬为之青涩。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