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评论员:尊重创造 激发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02:57 大江网-江西日报

  ———五论开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正在神州大地上付诸实施。我们的和谐社会,必须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社会。因为只有充满了活力,才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而只有充满创造精神,才能推动一个社会大步向前。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创造史,沉睡千年的古老民族,喷薄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展示出灿烂的新画卷。可以这么说,没有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创造性和无限的生命力,就没有东方巨龙腾飞的今天。同样,进入新世纪以来,4200万江西儿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闯敢打敢拼,赣鄱大地上,人心思变,人心思进,到处都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和谐不是静止,和谐不是僵化,和谐不是像平行四边形那样保持固定不变。“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只是农耕时代诗人想像的产物,“鸡犬相闻”,却“与外人间隔”,这种“和谐”也谈不上能维持多久。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保持和谐,只有在不断前进中才能保持和谐。要发展,要前进,就要浑身充满活力,就要富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日薄西山的民族;没有活力的民族,是气息奄奄的民族。这一点早已被晚清和近代中国风雨飘摇的历史所证明。然而从小岗村18户农民按手印带头搞“承包”开始,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从女排“五连冠”到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110米跨栏称雄,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得到空前的发挥,谱写出了多少人间神话!只有充满斗志,国运才能昌盛;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无往而不胜。

  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激活每一个人的创造细胞,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从各项指标位次的前移到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攀升,红土地上的哪一点变化,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结晶?对待一切创造,我们既不能冷眼旁观,漠不关心,也不能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创造,引导创造,保护创造。改革开放的大业需要创造精神,实现崛起的目标需要创造才能,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创造成果。

  必须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一个人没有了活力就会不思进取,一潭水没有了生机就会腐烂发臭。老气横秋不应是我们的形象,得过且过不应是我们的心理,夜郎自大不应是我们的胸怀,固步自封不应是我们的状态。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般,使红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迸发出了生生的活力,这就是我们近些年来面貌一新的原因。我们要像黄山挑夫那样充满力量,我们要像黄河船夫那样渴望搏斗,我们要像起跑线上的运动员那样投身竞争。

  和谐社会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横扫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挣脱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清理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放手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一切资源活力竞相迸发。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尊重创造,激发活力,必将使我们江西的工作向前,向前,再向前。

  (大江网-江西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