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修铁路,建电厂…… 哪里是山东"走出去"的"主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11:14 水母网

  人口只有108万的寿光市,从4月20日到5月7日,短短18天内,吸引了106万人光临,几乎复制了另一个同规模人口的寿光市。

  人们去寿光看什么?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络绎不绝的身影?

  看蔬菜之美

  走进第六届菜博会主展厅,就如同走进一个特殊的园林世界,触目皆是景点。“长青苑”内,菜香如缕,绿荫如盖,叫不出名、没见过面的新奇蔬菜随处可见。即使是黄瓜、辣椒、茄子等“大路”菜,也都以别样的俏脸示人,满目皆是“惊艳”之景。主办者说“菜博会展出的品种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已增加到1000多个。”在15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果菜飘香,流水潺潺,精品荟萃,绿意盎然,24万盆名优新奇蔬菜组成了上百个景点,形神兼备,意趣天成。

  曲径通幽,沿着古朴的小路行走,忽听淙淙水声,循声觅去,一座以岩石垒叠的假山呈现在面前。山上遍植香芹、芦荟、百香果、花叶苋菜等蔬菜,流水从三个方向汩汩而下,形成了三方瀑布、八面环水的壮美景观。更叫绝的,是美景中有琴音萦绕,顿生仙乐飘渺之感。原来,在假山顶上、万绿从中,有人正在演奏《渔舟唱晚》的筝曲。一打听,这是“寿光市第二届蔬菜艺术节”中的少儿才艺展示,才艺与展厅美景融为一体。满园秀色加上天籁般的琴瑟之音相互辉映,引得游人啧啧赞叹。

  徜徉于各种藤蔓菜果搭成的“蔬菜走廊”,头顶是累累西红柿,眼前是奇形怪状的丝瓜、吊瓜,身旁是羽衣甘蓝、朝天椒组成的古树,各种鲜活蔬菜和花卉相互映衬,很难分辨出哪是花哪是菜。更让人称奇的是,在垂吊的瓜果上,还雕刻了不少精美的图案,有的是山水风光,有的是“绿播五洲”、“春意满园”等字样,标识牌上还简要介绍着栽培技术,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走进被称作“长青苑”的E展厅,迎面两侧的“古树”如虬龙盘卧,绿荫如盖,绿色蔬菜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展厅内,古朴的小路两侧装点着精致的菜园,在悦耳的鸟鸣声中,黄瓜、辣椒、茄子等大路品种琳琅满目,香蕉、菠萝、木瓜等北方稀有水果更是引人驻足。

  漫步于展厅之内,几步之遥,既可赏豆架瓜棚,又可登绿色“长城”。玩累了,坐在木茶几旁,提一把竹制茶壶,沏一杯清冽的绿茶,听身边流水潺潺、辘轳声声、鸟鸣啾啾……给绿色染上民俗的色彩,把人文精神融入展厅的每一个细节。就连王高银刹、仓颉双井、圣城古槐等寿光古今景观,也全部“搬进”了展厅。不过,组成景点的不是土木砖瓦,而是清一色的蔬菜瓜果。这些普通蔬菜瓜果的独到组合,不仅组成了令人留连的“蔬菜大观园”,而且展现出“菜乡”寿光传统的民俗文化和蔬菜产业深厚的文化底蕴。

  “蔬菜是文化,种菜是艺术”,经过六届菜博会的历练,寿光人已把绿色艺术演绎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对每一个细节都用心雕琢,将实用性与观赏性融为一体,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参观者尽享浓郁田园风情的同时,也使蔬菜尖端技术看得见、摸得着,过目难忘。

  在第六届菜博会期间,第二届寿光蔬菜文化艺术节、厨艺菜果雕刻大赛、瓜菜果王大赛、“菜乡风情”书画展、摄影展、民俗表演、寿光农业观光一日游、贾思勰农学思想研讨会等20余项活动,更是为菜博会增加了诸多精彩看点。

  形式新,内容实,菜博会菜如海,客如潮,人气越来越旺。在B展厅内,来自河北苍州的几位农民在展厅内“淘宝”,花花绿绿的宣传材料抱了一抱。他们说,每年都自费来参观,为的是来会上学致富的真经。来自济南的王先生则一边观景,一边给孩子介绍着有关蔬菜的知识。他说,菜博会品种多,形式新,是最好的课堂。而来自浙江农科院的两位鲁姓科技人员说,他们每年都来菜博会,目的是了解北方农业发展的新动向,获悉菜农的新需求,并且还能与全国的一些同行交流业务。乡下人取经学科技,城里人瞧景长见识,各取所需,各奔所爱,人人不虚此行。第12 3 4 5 页

  看蔬菜之奇

  一棵西红柿“树”,单株挂果1.5万个,一个巨型南瓜“体重”100多公斤,寿光人王会明培育的大棚超甜葡萄,糖度高达25.1%……本届菜博会上,很多展品向世界吉尼斯记录发起挑战。E展厅的蛇瓜架下,那形态逼真,悠悠垂吊的长长果实格外引人注目。菜博会组委会顾问张嘉庆向记者介绍说:“蛇瓜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北戴河,是2.86米,现在我们的瓜已长到二米半多了。”面对高科技催生的一个个奇迹,来自泰安的农民王丙河大发感慨:“寿光人真是胆大敢闯,什么菜都能种出来!我们村这次来了六、七个人,来一趟,每人花费300多元,值!回去后,我们要积极推荐这些新技术,让大家都来看一看。”

  从第一届开始,菜博会就成为全面展示寿光高科技农业的一个窗口,成为中国现代农业高起点合作、高水平嫁接,逐渐融入世界农业大家庭的一个缩影。菜博会C展厅内,水培、沙培、有机质栽培、静止法栽培等,仅无土栽培就有四、五模式,一字排开,对比展示,优劣顿显。让人们直观了解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过程和最新技术。同时,由中山农业科研生产基地、农业观光园和涉农企业组成的17个分展区,则从不同侧面展示出现代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科技的不断扩容,使菜博会呈现出一种饱满的活力和后劲。会场一年比一年火爆,首届菜博会参观者是38万人次,第五届便达到了72万人次,今年的第六届菜博会,更是突破了100万人次,实现了106万人。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及各类信息的大密度汇集,为广大农民寻求致富真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开阔了寿光的视野。展厅内最抢手的要数各种介绍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材料,农民们满怀着对农业新知识的渴望,摩肩接踵,挨个展位转,每份材料都不放过,这里成了一个农业科技推广的大课堂。菜博会上,参展的是农民,摆展位的是农民,“打擂台”、比种菜技术的是农民,竞相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也是农民,农民成为菜博会的主角。在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中,农民学到了实实在在的致富本领,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大棚蔬菜亩均效益达1.5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亩地里奔小康”。在菜博会的洗礼下,一大批精明的寿光农民也学会了推介自己,把创新实验的新技术、新品种推上市场,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首创“草地杏园”闻名的燕兴华,在网上开办“葡萄店”的七旬老汉黄荣名,靠“一边倒”技术发家的“桃王”刘成德等,无不是菜博会造就的“农民百万富翁”。

  “寿光人种菜的过程简直就是艺术流程,农民则成为艺术家。”参观完菜博会的主展区,每位参观者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沈文欣就是这样一位“农民艺术家”。一走进他的大棚,就如同走进一个南瓜世界,一盆盆观赏南瓜或花开正旺,或叶绿果黄,“鸳鸯梨”、“麦克风”、“黄飞碟”等60多个品种,造型各异,惹人喜爱。菜博会期间,他培育的8大系列近300盆南瓜,每盆价格在200元左右还供不应求。在他手里,连大路菜都算不上的南瓜竟成为供不应求的“艺术品”。

  几年前,在洛城镇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的试验大棚内,便诞生了第一批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观赏蔬菜。蔬菜不是种在地里,而是长在花盆里,造型奇特美观,600盆蔬菜刚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巨大的市场潜力开掘了寿光人的创新思维。有“中国香瓜第一镇”美誉的田马镇,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句妇孺皆知又朗朗上口的俗语,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王婆”牌香瓜,并反其意用之,巧妙构思了“王婆卖瓜不用夸,田马甜瓜甜万家”的广告语,并设计滑稽而又不失可爱的“王婆”形象,使“王婆”香瓜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儿,很快成为了一个名闻华夏的亮丽品牌。

  在菜乡寿光,不论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还是企业、农民,都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深入挖掘蔬菜独特的观赏价值,种苗培育、蔬菜种植、产品包装、品牌上市等各个环节都印上了浓浓的文化色彩。曾作为清廷贡品的文家“独根红”韭菜、红透市场的“乐义”蔬菜以及“圣珠”西红柿、燎原蔬菜、荣名葡萄等知名品牌都赋予了可餐的秀色。

  蔬菜是文化,种菜则成为艺术。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寿光人的“文化创新”不断延伸。他们把普通的蔬菜,进行独特的“艺术”加工,再装入造型各异的瓶子,便形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菜博会上,这种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艺术菜果”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瑞典某公司的负责人一见倾心,当即签下了5000瓶的订单。第12 3 4 5 页

  看技术之新

  在全国各地农民心中,一年一届的菜博会充满了神奇,蕴含着致富的信息。在寿光菜农心中,菜博会是致富的保障,因为它带来了增收的希望。他们脸上掩不住笑意,尽情品尝着收获的喜悦。到目前,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万亩,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16元,来自蔬菜的收入占到七成以上。

  种菜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寿光农民能够种菜发财?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一语中的:内引外联,创新求变,菜博会其功居伟。借菜博会之势,寿光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跨越。

  “菜博会举办的过程,就是寿光发展绿色农业,推进科技进步的过程。”每一位经历过菜博会的农民都有这样的体会。菜博会借助科技的力量紧紧拉住了农民的手。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内,遍地的白色蔬菜大棚覆盖下,是色彩和技术组合的眼花缭乱:五彩椒色泽斑澜、樱桃西红柿晶莹剔透,观赏南瓜各呈异态,蛇瓜扭屈如蛇……组织培养室、穴播车间、智能温室、保鲜库,以及钢架无立柱、微控滴灌式日光大棚引人注目。这是寿光蔬菜生产高科技化的一个缩影。

  在洛城绿色食品基地,面对着奇形怪状、琳琅满目的各色蔬菜,市蔬菜站长刘良琪告诉记者:“这是‘飞碟’南瓜,这是南方的木瓜,这是人参果……其实寿光蔬菜品种之多,连我们也无法统计。象樱桃西红柿就有圣女、玉女、秀女等20多个品种。”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经试验淘汰1500个,有500个新品种在农民的大棚里落地生金。

  科技尽显无穷魅力。组织培养、生物防治、让蔬菜喝牛奶、听音乐、臭氧抗菌增肥、无土栽培、有机质栽培等种菜新招,层出不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荷(中国与荷兰)科技推广中心等科研基地琳琅满目。在菜乡,高科技当着“菜园子”的家。

  菜博会展示了农业的巨大潜力,以此为“孵化器”,寿光实施了“名优蔬菜种苗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等17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进推广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430多项,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5

  %菜博会通过实实在在的技术、品种和种植模式的展示,引起了不同层次人们的思想震动,也让他们走出了传统的生产、营销方式。”寿光市市长刘中会说。

  受菜博会的影响,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跨国种子公司纷纷在寿光建立了基地。他们不仅带来了最新的蔬菜品种和技术,更带来了全新的生产发展理念。通过菜博会这一媒介,农民在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新观念。现在,在品种选择上,寿光菜农的观念已很成熟:很少有哪个品种能当家多年,一个新品种最多三年就被淘汰。

  这几年,实验室里的无土栽培在寿光已成燎原之势,“买土”种菜成为农民的新宠;作物组培、植物克隆等最新的生产技术已成功实施;工厂化育苗引领全国种苗产业走向更高层次。寿光菜作为一个整体品牌,声誉日隆。如今,寿光已有“乐义”蔬菜、“洛城”特菜、“欧亚”蔬菜、“燎原”蔬菜、“圣珠”西红柿、“展望”蔬菜、“荣名”葡萄等知名品牌。该市以各类基地、农场为依托,已成功注册了70多种蔬菜瓜果商标,有20多大类10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与寿光的农民接触,你会发现农家小院就是科研所,蔬菜大棚里设着实验田。一大批有科技头脑的寿光农民都是土专家,他们创造的技术很多还得到了国家级科研单位的认可,并随着菜博会的连续举办,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可是在该市北洛镇农民燕兴华的奇异水果园里,一米高的杏树只有8个月就能结果。这位钟情科技的农民,聘请了4名博士生、两名农业专家做顾问,通过多次实验把专家们“草地果园”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他通过矮化密植法,亩栽杏树1700棵,最低亩产达3400斤。4月初上市的大棚杏每个能卖到6元钱,一公斤大棚樱桃就卖到120元。去年,他的大棚果树研究所被科技部列为中国—匈牙利大樱桃合作交流示范基地。

  “大棚葡萄状元”黄荣名,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老头,却干出了一番令人赞叹不已的大事业。70多岁的他,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悉心培育了“荣名1—5”号葡萄新品种,特别是他从美国引进、试种、筛选的“荣名”牌葡萄5号品种,经过全国各地栽植、示范,成功地实现了一年多次成熟,最高亩产量达7000公斤,创下了一亩地葡萄年收入7万元的纪录,产品因粒大、色艳、含糖量高、果形紧凑、耐贮运等特点,深得市场青睐。

  通过菜博会这个平台,寿光的农民把自己的新技术、新品种和个人品牌乘机打了出去,取得了实实在的效益。除燕兴华、黄荣名外,大棚桃“一边倒”发明者刘成德、“金寿”杏发明者肖安华、种食用菌的韩仕禄、燎原蔬菜配送中心的李春香、从事蔬菜深加工的张军友等20多个农民,都成了年收入过百万的农民富翁。至于年收入20多万的农民,更不下五六千人。

  随着菜博会的成功举行,一大批涉农企业纷纷崛起,“公司+基地带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集约化生产新路,在蔬菜生产和经营上实现了突破。( 特约撰稿韩迎祥李建忠李月娥聂桂惠)第12 3 4 5 页

  看品牌之亮

  寿光蔬菜品牌的形成始于产业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元朱村的王乐义从隆冬中的大棚里捧出了一抹绿色,让大江南北变得春色满园。从此,蔬菜种植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继而推动了蔬菜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作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寿光在种子培育,大范围种植,统一的格式化管理,集中销售等各个环节,完整贯彻了产业化技术标准,为品牌的铸造不断积蓄着势能。

  从区域品牌到国际品牌,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增长和放大,而是质的飞跃,是魅力的升华。

  飞跃是如何实现的?首先是国际领先技术在这里高密度聚集,在寿光蔬菜生产进入标准化平台之后,各方竞争的焦点就集中体现在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上,世界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流入,使得寿光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角逐平台,而这种高技术的应用又使得寿光蔬菜的种植充满了科学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从第六届寿光菜博会的一幕幕景观就可以得到答案。各展厅采取展位与实地栽培相结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中国乃至世界蔬菜产业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15万平方米的展览大厅,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蔬菜大观园”外,还有常规土培、基质栽培、水培、立体栽培、网架种植等蔬菜种植模式;新技术展厅中,有自动化播种车间、自控温控系统、钠灯补光系统、微雾系统等。用1000多个品种、24万盆盆栽蔬菜组成的亭台廊榭、高山飞瀑等上百个园林景点,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让人们在学习新技术、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充分领略寿光蔬菜生产所蕴含的丰厚内涵。还有“蔬菜园林”、“菜树林”、种植模式和新技术、厨艺雕刻、农业观光等抢眼的内容。

  同时,高度配套的物流系统,使营销的全过程得到了保障。物流系统是全信息的载体,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使得寿光蔬菜的市场信息高浓度、超时空地向世界各地辐射。上一届菜博会吸引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种苗、生产资料、农机具、种植技术和设备、加工机械、深加工产品等方方面面,参观人数达71.6万,80%是农民,18%是客商,2%是各地政府的农业官员与技术人员。这种市场信息的大量集聚和沉淀,让寿光这个地域性的名字与蔬菜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区域品牌。

  独特的创新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寿光农民不断寻求产品的差别性,显著地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等诸方面。寿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大棚果蔬培育技术、植物蔬菜等都是寿光的金字招牌;他们在单产的增加、营养含量的丰富、产品色泽的美化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寿光的工厂化育苗、生物组培、无土栽培、植物“克隆”等世界蔬菜产业最前沿的新技术,体现出“精”的特点;新成果在形式上增加变数,立体化种植,单体变异都有创新。由于这种差别性的寻求使得整个寿光充满了创新的活力,也使得寿光在产品的独特性上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大规模的生产,全方位的参与,使寿光的所有市场信息都与蔬菜生产密切关联,在完整统一的蔬菜市场信息中又不断地分解出各种细化的信息,这样一来,整个寿光地区都浸润在浓厚的蔬菜文化氛围中。寿光人的生活是一个又一个与蔬菜相关联的细节,寿光人的喜怒哀乐也与蔬菜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

  依托寿光的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演绎蔬菜文化,已经成为菜博会的一大“看点”。一系列独具“菜乡”特色的瓜菜果王大赛、民俗表演、“菜乡风情”书画展、摄影展、厨艺大暮、科技书市、农业观光一日游等文化艺术活动,都给菜博会添色不少。

  蔬菜是寿光的面孔,是寿光人的名片。烫金的名片除吸引众多参会、参观者之外,还引起了100多家各级媒体的关注。菜博会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卫视等媒体均派出强大阵容予以重点报道。大规模的媒体宣传,使寿光不断得到世人的关注,也使寿光品牌越来越响亮。

  寿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这里是一代农圣贾思勰的故乡,也是中国古代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诞生地。寿光有适合蔬菜种植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长期种植蔬菜的传统。在寿光,每个人都能念出成套的蔬菜经。蔬菜已经成为寿光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第12 3 4 5 页

  看文化之魅

  文化为会展添彩,艺术给蔬菜增光。在菜博会期间举办的第二届蔬菜艺术节,则让蔬菜与文化直接拉起了手。其中,“瓜王、果王、菜王”大赛,第二届“菜乡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第三届科技书市,厨艺菜果雕刻大赛等20余项活动,既拓展了会展内涵,又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举办的贾思勰农学思想研讨会,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地的50多位农业、农学专家学者及贾思勰研究专家齐聚菜乡,共同研讨贾思勰及其名著《齐民要术》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影响,展现寿光古老的农耕文化。

  秉承着古老的农耕文明,如今的寿光人又在酝酿着崭新的文化思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寿光又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菜博会。每届菜博会都是红红火火,闭幕难闭馆。究其原因,除了绿色与科技的支撑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挖掘文化内涵,大做品牌文章。特别是刚刚闭幕的第六届菜博会中,“蔬菜文化”在提升会展品味、丰富会展内容的同时,也从更深层次上推动了“文化寿光”的建设,推动了寿光全市的各项建设。

  表现在城市建设方面,近年来,寿光市新建、改建一批道路桥梁的同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等级柏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在城市出入口,构建起了景物别致的游园绿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憨态可掬的大南瓜、精巧可爱的小萝卜、绿叶掩映的大西瓜纷纷“走上”街头、“走进”公园,就连路灯、果皮箱有的也变成蔬菜模样,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纵览寿光的城市建设,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最鲜明的特点。他们既保护利用好有形的文化遗存,又积极大胆创新,扩大和凸显标志性建设的文化内涵,使城市结构和功能兼俱科学合理与文化品位的双重要求。如今,他们以“汉字鼻祖”仓颉的庙堂为中心,建设了占地23万多平方米的仓圣公园;在温泉旧址建设了温泉游园;以“张飞勒马看古槐”传说的古槐为主题,建设了槐香园等园林景点,无不体现着菜乡的独特文化标志。

  在东城新区,沿寿光的母亲河一弥河建设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整个布局通过环河林荫大道,串联五大主题板块,形成以水景为轴、以环河林荫道为环,以蔬菜博览苑、林果绿洲区、花城风采区、水上游览区、滨水住宅区为主体的布局形式。今年便可完成地形改造、水系工程、绿化工程、道路与铺装场地、基础设施等,初步构建“绿色植物、蓝色水体、彩色蔬果”的锦绣弥河风景区。到2007年,这里将成为一处生态优良、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正在建设中的贾思勰国际农业生态博览园,是寿光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又一力作。园内主要包括五色土广场、中国蔬菜博物馆、菜圃、苹果园、瓜果长廊、水花园等景区,博物馆将展示以贾思勰为主的农圣先贤巨著、农史、农具、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等,文化性、观赏性、趣味性相结合,建成集观光游览、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为一体的蔬菜文化大观园。

  特约撰稿李建忠韩迎祥责任编辑:刘家昌第 1 2 3 4 5 页(来源:经济导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