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汕头污水处理植绿工程及垃圾填埋场建设如火如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11:57 大华网

  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给汕头下发了《关于对汕头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所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的通知》,要求汕头迅速采取措施,加快新扩城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务必于2006年底前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各项考核指标,否则将撤销其“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保牌”攻坚层层签立“军令状”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创模达标暨治污保洁工作会议和各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模整改工作会议上,市长黄志光掷地有声:“一定要正视存在问题,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用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投入、更扎实的工作和更重视的程度做好环保工作。用2年的时间认真整改,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创造一个好环境。”

  今年3月份,全市环保工作会议把新建城区“创模”定为创模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查漏补缺,突出重点,主攻薄弱环节”的工作方针。

  今年4月份,由市政协主席赖益成带领的第一调研组步履匆匆,实地察看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北轴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情况,开始了“巩固我市中心城区创模成果,推进新区创模达标工作”专题调研活动。

  同一天,全市环保创模达标整改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市委书记林木声、市长黄志光再次强调要全力以赴打好“保牌创优”攻坚战,市政府与各创模整改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书。

  军令如山,一场创模达标整改热潮在汕头逐浪升高。污水处理以及“植绿”工程全面铺开

  在5项未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的指标中,有2项与生活污水处理息息相关。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必要的财政投入,创新思路,深挖潜力,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和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了解,今年我市除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日常监管,拆除违章搭建物和清理污染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外,还将加大市区河沟污染整治力度。

  与此同时,全市各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也在疾步前行。目前,中心城区龙珠水质净化厂技改扩建、北轴污水处理厂、潮阳区污水处理厂首期、澄海区清源水质净化厂首期、潮南区峡山镇污水处理厂首期、两英镇污水处理厂首期等污水处理和管网配套已在紧锣密鼓地规划、设计和建设中。

  我市按照“一路一树种”的规划,实施道路绿化建设;因地制宜,依水造绿、挤地插绿;引导社会各界开展绿化认种认养活动,广泛发动群众掀起义务植树高潮,不断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并在提高绿化景观上下工夫,努力提高绿化品位。目前,金泰立交桥下、中泰立交桥下、中山公园改造、城郊绿化等绿化建设项目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粤东首座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启用

  居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一直是市民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创模”达标整改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按计划,今年我市将有6座垃圾填埋场开工并大部分投入使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

  2002年下半年,我市启动了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该场是目前粤东首座规范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位于汕头市西北部莲塘雷打石片区,总用地面积为274.59亩,有效填埋库容为192.8万立方米,填埋场日均处理量为1462立方米,使用年限为15年。该场按设计日消纳生活垃圾1000吨以上,污水处理能力350T/d,污水处理系统按二类排放标准设计,计划分三期建设完成。一、二期用地用于卫生填埋,三期作为工厂化用地。现在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的首期应急工程填埋区按国家行业标准建设,并于2003年5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至今已消纳中心城区北岸居民生活垃圾70余万吨。新闻背景2000年,汕头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4年来,我市启动一系列治污保洁工程项目建设,狠抓污染防治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强化环境管理,努力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然而,随着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区域扩大,市区面积从原来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的潮阳、潮南、澄海三个新建城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欠账多,影响了我市某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的达标。(来源:《汕头都市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