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城“公益医托”刘传刚(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15:03 新民晚报
京城“公益医托”刘传刚(组图)
京城“公益医托”刘传刚(组图)
京城“公益医托”刘传刚(组图)
特约撰稿刘元本报记者汪一新

  大刚,本名刘传刚,是首钢木材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上班20多年,默默无闻,给大伙儿的印象就是憨厚,好管“闲事儿”。

  如今他已是京城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了,每天找大刚的人快把单位的电话给打“爆”了,成了“大刚热线”。耽误工作可不行。往家打吧,这下可好,每天只要大刚一到家,直到深夜,电话线就像长在了手上,连踏踏实实吃口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为什么出名?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电焊工,20多年中,利用业余时间,“泡”遍京城医院,对上千名医的专长了如指掌,并义务为上万名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咨询。大刚的故事,在如今的年月里代确实是很难听到的——

  急切切到工地找他

  “谁叫大刚?”一小伙子冲着几个正在风沙中挥舞焊枪的人大喊。小伙子是倒了好几趟车,才在北京城边儿找到这个工地的。

  “哎——找我呀?”应声走出一位灰头土脸的中年汉子,墩实的个头儿,一脸的憨厚,脏兮兮的工作服烧得尽是窟窿。

  “您是大刚吗?您得救救我妈呀!”小伙子话没说完就哭了,“我妈不行了——医生说胸腔里全是水。”

  大刚连忙掏出一摞小纸片写了几个字递过去:“甭急,拿这个去北京肿瘤医院胸外科找陈教授。”

  那是一张巴掌大的复印小纸片,上面写着:“请把您身体的不适告诉我,我会给您选定一个理想的医院、医生。”纸片上留有联系电话,旁边还盖个章,写着“公益”二字。大刚说:“这是我的名片。”

  赵女士的妈妈70多岁了,半年前感觉胸口不适,被初诊为肺癌。吓懵了的赵女士辗转找上门来,大刚介绍她去找一位人称“京城片子王”的教授。该教授看了CT片后肯定地说:“不是肿瘤,没事!”

  工友都说他好

  帮人寻医看病,当然不是大刚的份内事。1981年高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首钢炼铁厂当上了电焊工,一干就是24年。如今他领着几十名外地民工干活。工友们说起大刚用得最多的词儿是:厚道、热心肠、好管闲事。

  “大刚是好人。他要是一天不来,我们就没劲。”工友们背后念叨着他的好:谁的工作服破了,大刚补;谁的自行车坏了,大刚修;天太冷,大刚四处搜罗棉衣给大伙儿;暂时拿不到工钱,大刚会先给垫上让寄回家救急……

  大刚听工友们背后说他好,嘿嘿笑了:“好歹我在这儿还有个家,他们比我可难多了。”

  为什么成了“医托”?

  大刚自己和“医”沾边儿,缘于小时候泪腺有毛病,整天泪流不止。尽管没少求医问药,但毫不见效。有一次,他慕名找到301医院的一位教授,经这位教授治疗,困扰自己20多年的眼疾好了。从此,心存感激的大刚不断向人介绍这位教授。

  大刚从自己冤枉的看病经历中悟出:看病不在医院的名望大小,也不在花钱多少,关键在于找对大夫。

  打这时起,他开始留心某家医院的专业所长,以及某位大夫的业务所长,以致发展到后来欲罢不能。每逢休息日,大刚便带上马扎儿和一瓶水,骑自行车满北京城转悠,见医院就进,累了就坐马扎上歇歇。最远时他从京西的石景山,骑车到京东通州的北京胸部肿瘤医院,来回50多公里地。

  3本厚厚的笔记本

  大刚经常在各大医院的挂号处,对来就诊的病人说,您这病,到哪儿治效果更好,找某某教授没错!对此,病人大多半信半疑,有的干脆认为他是个“医托儿”,报以冷言冷语。对此,大刚说:“许他不信,不许我不告诉他!”

  一个普通工人,要给京城名医排队,太难了!大刚首先阅读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大概有了目标,就到医院去“蹲点儿”,听来就医的病人、医院护士,甚至打扫卫生的工友在言语间对各位医生的评价。有时,为了看医生的“真面目”,大刚还挂号冒充就诊的病人。开始,可能仅仅得到一鳞半爪,20年下来,在大刚心里,可绘出了一张京城名医谱。

  “别人爱逛商场,我最爱上医院,真的,上瘾!”20多年来,大刚转遍了京城各家医院,还精心制作了3个厚厚的笔记本儿,一本是大夫名册,分为眼科、肿瘤科、骨科、儿科、妇产科等若干科,每科都有大夫的姓名、专长、所在医院、门诊时间,以及联系方式。北京各医院的名医、专家,甚至连有能耐的“赤脚医生”和小胡同里的修脚师傅,都分门别类记在他的笔记本上。

  另外两本是患者的咨询记录,上面是密密麻麻近万名咨询者的姓名、病情、联系方式以及他推荐的大夫。说起搜集医疗信息的诀窍,大刚津津乐道:“一进医院我先扎进病人堆儿里打听,得的什么病?找谁看的?效果怎样?大夫医术高低,病人最有发言权。”

  锦旗:“健康指路人”

  大刚为人介绍大夫从不收钱,这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起初好多人不信:“哪有这样的人,一分钱不要白给人介绍大夫?”甚至有人怀疑他是“号贩子”、“医托儿”。

  一天,大刚在医院碰到一家三口,孩子的手被蒸汽熨斗烫伤了,经过手术手还像鸡爪子似地张不开,跑了不少医院也没治好。大刚自荐帮着找个好大夫,那家人觉着可疑,不信。大刚急了:“走!我带你们去,如果治不好,医药费我掏!”他把那家人带到积水潭医院找到某位教授,手术后效果特别好。这家人找上门送大刚一面锦旗:健康指路人。

  与“号贩子”打交道

  大刚从不回避和“号贩子”打交道,“那些人倒腾的可都是好大夫的号啊”。他视这些人为自己的“调研员”,从他们那儿了解到不少好大夫的姓名。

  起初,“号贩子”以为来了个抢饭碗的,后来见他免费咨询,再听他对疑难杂症、名医专长说得头头是道,个个服了:“哎呦喂,您可比我们精!”

  大刚推荐大夫有个讲究,得“双高”才行,一是医术高,二是医德高。“不论病情,来就开几千块钱药的大夫,我不推荐。”大刚自有一套做人标准,“老百姓看病不容易,我推荐的大夫不但能治病,还得让病人少花钱。”

  韩老爷子78岁,种了一辈子地落下双腿动脉栓塞。县医院让他做手术,一个支架2万元,光押金就得1.5万元。大刚介绍他去东直门医院找张教授。10多天后手术顺利完成,所有医疗费用仅1.5万元。大刚不放心,手术后又专程从石景山蹬了两个多小时自行车赶到医院看望患者,老爷子激动得连连作揖。

  京城名医也买账

  一来二去,不少京城名医也都买大刚的账。

  一个外来打工者得了眼底淋巴瘤,大刚介绍他去北医三院找某教授,某教授一见那张“名片”就说:“大刚介绍的,100块钱挂号费就免了吧。”事后,这位教授对记者说:“这个社会里,像大刚这样的人不多了。”

  一次,大刚带着病人到北京友谊医院找某教授,某教授看着那张“名片”说:“这条子老来。哪个叫大刚?”

  大刚起身说:“我就是大刚。”

  某教授看了一眼大刚:“就是你小子呀!我都七十八的人了,你惦记着把我累死呀?”说归说,此后,但凡病人拿着大刚的条儿,那位教授就给加号。

  “专家号多难挂呀!有时连本院大夫都挂不上。但人家却认我,这是什么地位?”说到这儿,大刚嘿嘿乐了:“还不得是卫生部副部长的地位?”

  大刚出名,一开始是靠口口相传的,后来他上了电视,还公布了自家的电话。从此,家里不安生了。

  躲在小过道里接电话

  每天下班回家,扒拉两口饭大刚就开始接电话。一家3代同堂,5口人挤在3间小房里,房子老旧,墙皮斑驳。孩子要读书,父母和媳妇要休息,大刚只好紧闭三间房门,自己躲在小过道里接电话。

  电话摆在两个摞起来的木箱子上,箱子太高,大刚只能用铁棍焊个高椅子,从晚8时到10时,至少要接几十个电话。什么抑郁症、产后风、脸上长疙瘩,就连后脚跟儿疼都找他。家里人数落他:“只要一拿起电话,就甭想动弹,连上厕所都得跟人家请假,最长的电话能打40分钟,除夕夜都没断过。”

  有的人整晚打不进电话就白天打来,好说歹说求大刚给回个电话。

  “我们一家都没下过饭馆”

  大刚每月工资仅六七百元,可每月电话费就得200多元。“我们一家都没下过饭馆。”大刚妈直言直语,“老头子70多了,每天早上5时多钟还得出门打工,中午就花一块六吃两馒头拌豆腐丝。大刚这么多年就没在厂子食堂买过饭。”

  大刚不好意思地在一旁插话:“我接电话,我爸就把茶沏好,我妈把苹果削成小块搁箱子上。”

  无论他在家还是在工地上,总有人七拐八拐找上门来。有求他挂号的、有求他带着上医院的、还有请他到家安慰病人的……大刚说,离开家里人支持我就没法儿干这事。我媳妇有时也就叨唠两句。大刚的儿子抱怨说:“我都16岁了,爸都没带我吃过麦当劳。”

  但儿子私下里挺佩服老爸:同学的腿摔伤了,医院动手术要交8000元。他找中医开了几十块钱的洗药就治好了。“我爸挺棒!好人有好报。”儿子说,“但我长大不干我爸这事,太操心!”

  大刚经常起早帮病人排队挂号,有时怕误了上班,就请退休的熊师傅去排队。72岁的熊师傅说起自己的徒弟赞不绝口:“大刚打小就心眼儿好,在路上看见蹬三轮的上不去坡会跑着上前帮着推。如今就缺这号人!”

  谁也甭想从我身上打主意

  熊师傅曾陪大刚在公共场所搞过4次义务咨询,每次都感动不已。年前,大刚在首钢门前咨询,天寒地冻的,一大早就有上百人排队。见大刚冻得哆嗦,一个女大学生跑到商场买了件羽绒服送给他。大刚不穿,女大学生急了:“你冻坏了,我们找谁去!”中午,一个老太太让附近饭馆给大刚端来个火锅。可大刚忙得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直到天黑,近400人接受了咨询。也有人上赶着给大刚“送钱”,但大刚一概回绝。这些人中,有要求合作出书的,有要以大刚的名义建信息台的,还有网站欲为大刚开设专栏,并答应付一份不菲的薪水。

  “谁也甭想从我身上打主意。随便把自己的名字给人使,我不放心。我怕他们打着我的旗号坑人。”大刚说,“我和别人想法不一样,有班上不饿不冷就得,挣那么多钱干嘛?”

  眼下,除了白天上班,晚上接电话外,大刚还要挤出休息日四处打听哪家医院又有了新疗法。他说:“医疗信息得随时换,不能光吃老本儿。”

  今年四十出头的大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老。“其实我也很累,”转而他又乐呵呵地说,“可一上街,甭管走到哪儿,认识不认识的,隔老远就喊——大刚!只要听这么一嗓子,嘿,我特知足!”

  大刚小语

  我只希望急于求医的病人少走弯路,让更多的患者找到最对症的医院,找到最拿手的大夫,尽快把病看好。

  我介绍的求医途径不但要治好患者的病,还要少花钱。老百姓看个病不容易。

  我不是医托,更从来没用这挣过一分钱。医托为挣钱,我为患者尽快治好病。

  我的出现,无形之中给那些医托、号贩子带来了压力。

  憨厚的大刚成了京城名人

  大刚热心为病人求医提供帮助

  大刚的笔记本

  图TP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