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山一院为“心病”几易其名 请“佛爷”坐镇开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15:21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中山一院心、胸外科正式分科,从此各有专攻互相辉映

  文/本报记者 廖怀凌 通讯员 陈起坤 陈燕奎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山一院心胸外科在半个世纪几易其名,培养了三代名医,近日正式分为胸外科和心外科。前天,刚刚分科的胸外科和心外科搬进了新装修的病区。胸外科专攻目前发病率持续攀升的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和重症肌无力;心外科不断冲击复杂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禁区。中山一院院长王深明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医院在未来五年将加大对两大专科的扶持,计划今年底在医院旧住院大楼———工字楼前座的位置上新建的“手术科”大楼,将划出4到5层、面积1.2万-1.5万平方米的空间给心外科、胸外科、心内科、心儿科和介入科五大学术相关、医疗合作的科室,全面开展心脏移植、肺移植等高难度手术。

  科室变化也讲“与时俱进”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几易其名

  中山一院的心胸外科是跟随中国居民疾病谱的变更而不断发展的,心胸外科的更名也是随之作出调整的。上世纪50年代胸外科主要面对的疾病是枪伤等外伤性疾病和肺结核、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穷病”,因为生活环境差、得病又不能及时治疗,这些疾病往往发展到十分严重,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到了70年代,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完善,心脏手术的禁区被攻破,胸外科向心外科倾斜。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必须手术治疗的感染性胸部疾病和外伤越来越少,胸外科虽然继续开展手术,但业务量渐渐萎缩,更名为“心外科”。90年代开始,心外科继续发展壮大,胸外科再次异军突起,心外科又更名为“心胸外科”。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改善了的中国人,随着吸烟、空气污染、不良饮食方式等危害因素的侵袭,疾病谱向癌症发展,成为排在心、脑血管病之前的居民健康“第一杀手”,肺癌成为高居城市和农村居民癌症死亡榜首的“双料冠军”,食管癌则成为广东粤东地区第一癌症。此外,医疗界公认的“不治之症”———重症肌无力有望通过胸腺摘除手术达到疗效,40%的病人手术后可以停药,这种高难度手术主要是中山一院开展,现在已经有700多名患者在排队等候治疗。中山一院心胸外科去年收治病人849例,病区长期超负荷运转,病床使用率达到105%,手术死亡率控制在1%的超低水平。在专科发展越来越精细的医疗现状下,许多大医院学科发展开始走“专科化”道路,中山一院心、胸分科势在必行。新成立的胸外科主任由广东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钟佛添教授担任;心外科主任则由留美的青年专家张希博士担任。

  钟佛添教授:外号“佛爷”

  “领军人”嗓门大心肠软

  昨天下午成立中山一院胸外科,出任主任一职的钟佛添教授是一名传奇人物。大嗓门、直性子、为人豪爽、菩萨心肠。一口“客家普通话”的钟佛添教授早在20多年前就得到“佛爷”的美名,成为病人眼中的“救护神”,医生护士心里的好领导。出生在广东五华县,幼年生活清贫的“佛爷”有一颗行侠仗义的好心肠。去年年底,东莞一对打工夫妇抱着两个月大的女童到中山一院急诊科求救。小女孩肺部感染后,因为父母无钱治疗发展到脓胸,必须进行胸部手术。这对夫妇知道孩子病情危重,留下一封求助信就不辞而别。孩子的父母杳无音信,手术的医疗费用谁来承担?“佛爷”对小女孩会诊后,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可以手术!马上收进来!”“佛爷”亲自主刀,小女孩的脓胸一次就解决了,并且把手术费用控制在几千元内。孩子的母亲和奶奶把小女孩接走时对“佛爷”千恩万谢,并且保证以后再艰难也不放弃自己的亲骨肉!不论贵贱贫富,一视同仁。“佛爷”声名远扬,点名要他做手术的达官贵人不少,但是来到中山一院心胸外科,从港澳的富商到省领导的亲戚,全部都要和来自山区的贫困病人一样,被安排在三四个人的病房,没有特殊待遇。在同事面前,曾担任外科党支部书记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佛爷”又是一个敢于直言、既往不咎的良师益友。他会大大咧咧地骂人,“王八蛋”经常挂在嘴边,但对事不对人,受到批评的人总是很乐于接受并改正,从来不会“心灵受伤”。一次“佛爷”在ICU(重症监护室)查完房后,找到胸外科巫国勇副教授劈头盖脑就骂:你这个王八蛋,ICU里某某床的病人手术后引流这么多,护士刚才告诉我你查过房,交代不用处理,有没有搞错?不是你的病人就不处理?!巫国勇被骂得莫名其妙,赶紧去现场了解,”原来心胸外科有巫、吴、伍几位教授,是“佛爷”自己普通话不好,听错了姓。巫国勇向“佛爷”作了解释后,对刚才一顿臭骂还很高兴:“幸亏你心直口快骂出来避免了误会!”

  孙培吾教授:退而不休的良师

  至今保持着一项“亚洲纪录”

  原心胸外科主任孙培吾教授是该科第二代领军人物,行医50年足迹踏遍中南5省10市,先后协助高州市人民医院、清远人民医院、梧州红会医院等创立心外科,在国内率先推广低温(34度)和深低温(28摄氏度以下)心外科手术,使得心脏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孙培吾的学生现在遍布各大医院,中山一院心胸外科主任张希、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肖学钧、中南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胡建国、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黄达德等都是他的高徒。73岁高龄的孙老现在“退而不休”,仍然继续出诊专家门诊,参加病房的总查房和病例讨论。接受采访时,孙老向记者介绍了一例手术后只生存了10个小时的病例———亚洲首例新生儿心脏移植手术。新生儿的心脏大血管口径只有成年人的1/4,血管吻合等操作难度极大,是全世界公认的心脏移植中最困难的类型。1996年,一对香港的夫妇慕名来到中山一院:他们28天大的宝宝被诊断为先天性左心发育不全,这是心脏科的“绝症”,一般在出生一个月内死亡,只有移植一个健康的心脏才能救活他。孙培吾教授决定全力一搏,尝试亚洲第一例的新生儿心脏移植。24天后,某医院有一个脑死亡的婴儿,但是这个供体心脏并不符合要求:曾经输过血,又死于肺部感染,移植后容易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等不到更好的供体,孩子的生命已经越来越微弱,在家属的支持下,孙培吾教授还是进行了手术。手术十分成功,移植的心脏能正常跳动,孩子的缺氧马上得到改善。但是10个小时后,预料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了,孩子终究没有活下来。虽然手术后只存活了10个小时,但是这个“亚洲纪录”保持至今没有被打破,而在世界小儿心脏移植史上,美国第一例新生儿心脏移植只存活3个小时,第二例存活了6个小时,都没有中国人创造的第一例存活时间长。

  链接:几代领军人物

  中山一院的方大维、王泰来两位教授,在心胸外科学界是无人不晓。两位教授上世纪50年代创建中国第一个胸部外科,随后就开展了肺癌的肺叶切除和食道癌根治术,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极高难度的手术。80年代中后期,方大维教授到澳门担任镜湖医院院长;王泰来教授举家迁往香港,第一代领军人物在中山一院的辉煌历史画上句号。90年代开始,中山一院出现了心胸外科的第二代领军人物———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孙培吾教授。现在,随着专科发展的越来越细化,中山一院的心胸外科再次分科。新成立的胸外科主任由广东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钟佛添教授担任;心外科主任则由留美的青年专家张希博士担任。(晓健/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