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02:1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撇开法律层面的讨论不说,人们对“圆明园风波”非常期待的,可能就是一份客观的“环评报告”了。可是,据说全中国都难找到能做这份报告的机构了

  期待真正的“第三方”

  葑塘

  类似这样的事其实屡见不鲜。前些天,有关“五一”黄金周是否还有“含金量”的争论,也十分热闹。观点对立的双方中,有相当一部分,表面看是“观点相左”,而实际上,是作为立论基础的各自掌握的事实不一———双方都掌握有“权威”的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遇到这样的情形,人们同样就对具有独立地位、视客观公正的声誉为生命、能提供独立调查数据的“第三方”,更加期待。

  眼下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缺针锋相对的当事双方。相反,我们有太多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似乎所有的人都被卷入了是非之中,可就是缺少真正的“第三方”。我以为,一个缺少“第三方”的社会,很难说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也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某市日前出台的《廉政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干部婚姻变化情况要向组织报告。某报以《“报告组织:我养小蜜了!”》为题发表评论,对此项规定的实效提出质疑

  “做比不做好”?

  联响

  浙江某县去年推出的领导干部长假报告制度,也曾引起争议。反对的理由是一样的:没有人会傻到自投罗网的地步,把自己违法乱纪的情况写进书面报告向组织汇报。

  但是,类似的反腐举措还是在一些地方层出不穷地“创新”着。有人辩护说,尽管执行效果存在疑义,但新制度给存在违纪苗头的干部起到了提醒和告诫作用,最起码多了一道约束力,用比较笼统的说法就是“做比不做好”。

  认识到干部个人生活与廉政之间的关联,想到以制度约束、以纪律规范,的确算得上积极之举。但我仍怀疑这“做比不做好”的说法。约束和监督仅仅体现于多提醒了一遍,约束之微弱、监督之浅薄也就可想而知。而更关键的是,“做”得缺乏实效,或者明知效果甚微却仍当成一项“有益创新”在坚持,人们就有理由怀疑“真正想做的诚意和决心有多少”。

  《华东新闻》 (2005年05月16日 第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