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镇编制“只出不进” 权宜之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02:45 红网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近日福州市市长练知轩宣布,从今年起5年内该市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只出不进,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要求基层设置机构和专职人员。同时从即日起,将全面清理清退超编、借调和临时聘用人员。(《人民日报》5月15日

  相对于党政机关而言,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在从事具体性的工作。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五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政府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地方或者干脆说乡镇机关必然需要众多的新鲜血液。福州市为了精简事业单位人员的数量,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强令乡镇编制五年不进人,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

  乡镇事业单位需要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越往基层就越是这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长期以来优秀人才多数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上级的事业单位部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城市和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的相对差距。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乡镇不仅不应该减人,反而应该增加有水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目前造成地方上财政负担过重,事业单位人员鱼龙混杂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乃是长期以来地方用人机制的后果。实事求是的说,地方尤其是地区和县市一级干部众多,人事工作实际上成了某些人的一块肥肉。因此,效益好的单位,无论是否缺员,总有人能够进得去;而效益不好的单位,历来难以见到优秀的毕业生。

  所以,从这个背景中看,地方人事改革或者说精简人员的难度不在于乡镇一级,而在于更高的层次。地方人员精简的真正症结不在于有多少人吃饭而在于有多少人“当家”。假如“婆婆”众多,即使把乡镇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压缩到极点,吃财政饭的还是大有人在,纳税人的压力一点也不会减轻。所以个人感觉,精简人员的首要任务不是精简当兵的,而是首先精简效率低下的党政干部群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屡屡精简却屡屡增加的恶性循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事业单位时刻都需要新鲜的血液以保证工作的与时俱进。一下子把乡镇事业单位人事的大门封闭五年,能不能实现是一回事,科学与否更是另外一回事。

  而在人事改革的当口,精简人员不从党政干部入手(众所周知这是问题所在),而屡屡把矛头对准做实际工作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种做法,说到底仍然是一种权宜之计。(稿源:红网)(作者:冯磊)(编辑:杨国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