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细微之处见精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08:18 红网-湖南日报
细微之处见精神(图)
压题照片:衡阳市石鼓广场。曹正平摄

  本报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成新平 郑海青

  初夏时节,走进刚刚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的衡阳,不觉眼前一亮。那宽敞整洁的大道、流动有序的车辆,花红草绿的公园……构成了一幅幅爽心悦目的画卷,彰显出这座古城的无限生机。

  深入走访,记者发现,变化着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外表,更在于市民们的精神风貌。衡阳市委、市政府从市民的一言一行、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等细微之处抓起,有力地推动了这座城市的文明进程。

  小砖头“砸”出大讨论

  2003年3月的一天,衡阳锁厂女职工唐梅秀在市区散步时,被石鼓区一居民楼上丢下的一块小砖头砸成重伤。在找不到肇事者的情况下,唐女士一怒之下,将楼上100多位居民告上法庭。

  衡阳市的决策者抓住“小砖头砸人”事件,组织了30万市民参与的“衡阳人怎么啦,衡阳怎么办”的文明素质大讨论。广大市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事件的痛心和反思。在市委新闻网和政府公众网上,市民举一反三,对现实生活中乱吐乱扔、乱摆乱放、乱停乱靠、乱穿乱行等各种陋习进行了鞭挞。市级各新闻媒体则“家丑外扬”,公开曝光一批不文明行为,让广大市民从一件件小事中看到衡阳人的“丑陋”,知耻而后勇。

  随后,衡阳市委、市政府趁热打铁,着力规范市民行为。印发了《文明市民守则》、《文明交通守则》、《创建文明城市学习资料》198万份;开办了53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对干部、群众进行文明道德知识教育;组织了30万人参加文明知识考试和文明知识抢答赛;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诚信衡阳”30万人大签名活动……

  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造势,构筑了呼唤和谐、创建文明的时代强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和不随地吐痰、不乱倒乱扔、不吵架斗殴等文明市民“十不准”,为全体市民所熟悉,并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弯腰行动”小手牵大手

  一位小青年从一家酒店出来,随意将一团餐巾纸丢在地上。这时,三位背着书包的“红领巾”拦住这位青年男子,恭敬地行了个队礼后说:“叔叔,请不要乱丢东西。”说完,他们弯下腰捡起餐巾纸,丢到街旁的垃圾桶里……这是4月20日12时11分,记者在衡阳市人民中路看到的一幕。

  小手牵大手的“弯腰行动”,是在雁城10多万中小学生中开展的“革除陋习,走向文明”的一大主体活动。声势浩大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后,衡阳市各中小学校经常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市区主要街道、广场和社区清捡垃圾。久而久之,玄碧塘、环城南路、人民路、中南路等小学的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只要发现垃圾,都会自觉地弯下腰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弯腰行动”很快在全市小学推广。

  小朋友的“弯腰行动”震撼着大人的心灵。一个个学雷锋公司、一支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和义务清扫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

  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转业军人唐备战于2002年12月底发起成立“学雷锋公司”,开设“市民热线”,为下岗工人提供就业信息,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护理,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如今,这个公司已有12个分公司,骨干成员达60余人,成为雁城家喻户晓的“道德品牌”。

  在各个城市社区,“人人参与,共建文明”蔚然成风。2004年3月,石鼓区陕西社区10名退休的老年人自发成立治安义务巡逻队,每天分三班巡逻,提醒市民防火防盗,注意安全,一年四季走街串户,风雨无阻。一年多来,陕西社区连续数月发案率为零。目前,全市已有100多支义务治安巡逻队活跃在各个社区,甘当市民的安全“保护神”。在苏眼井社区,几位大妈七嘴八舌地向我们夸社区的好处:春天到处有花草,绿化好;每天有义务巡逻队,有安全感;家庭邻里纠纷有人管;社区有托儿所、敬老院,还有送水、送煤、送气、送米的志愿者服务队,生活十分方便。

  目前,全市共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社区服务站163个,医疗民事行政网点223个,文化娱乐场所484个,各类志愿者服务队516个,初步建立起家政、养老、抚幼、助残、法律、卫生、文化、物业、就业等9大系列39个项目的社区服务。一个个文明社区,成为市民温馨的家园,撑起文明城市的大厦。

  “小”实事解决大难题

  衡阳市的决策者认为,创建文明城市,要以人为本,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抓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小事改起,营造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

  去年6月15日,一位普通母亲含泪给市委书记徐明华、市长贺仁雨寄来了一封信,痛斥“黑网吧”之害,希望救救孩子,救救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句句情、字字泪。徐明华、贺仁雨怀揣着一份责任,接连数日踏着夜色,穿行街巷,督察网吧整治情况。短短两个月,全市共取缔无证经营的“黑网吧”113户,查处违规经营网吧869家。

  近几年,衡阳城市变大了,老城变靓了,环境变美了。然而,城市巨变中还夹杂着种种不和谐的节拍。新扩建的道路与坑坑洼洼的背街,繁华街道上闪烁的霓虹灯与小巷的黑暗潮湿形成强烈的反差。前些年石鼓区德福巷周边的建筑把排污沟截断后,生活污水回流到路面上。居民请来电视台记者曝光。年逾82岁的蔡婆婆指着漫过屋阶的污水发牢骚:“领导要管一管这条小巷,我们住在污水沟里啊。”这条新闻引起强烈反映。

  市委、市政府根据群众的意见,把改造背街小巷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去年,全市筹资1000万元,改造95条长达4.7万多米的背街小巷,使路不平、灯不亮的背街小巷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标准。如今,蔡婆婆走在干净的水泥路上,满脸的皱纹舒展了。

  去年,全市共为老百姓兴办了17件实事:帮助无房户建设“爱民房”和“廉租房”,解决残疾人就业,解决特困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难”,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让广大市民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享受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体会到了做一个文明衡阳人的自豪感。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