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上诗词丢了传统文化的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08:54 南方都市报

  谁是谁非之长平专栏

  连宋大陆行在大陆网民中掀起一股填词赋诗的热潮。新浪网不仅做了网上专题,还印刷成册,多方赠送。又有音乐人推波助澜,为一首热炒的诗歌写曲,寄望传唱。那边客人已走,这边诗兴尚浓。

  这符合我们民族的传统。历史上每遇重大事件,都有诗人群起而鸣之。跟《荷马史诗》等诗歌的叙事性传统不同,我们更注重诗言志,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尤其是家国离散这类最佳言志主题,我们有足够的传统教育和现实资源,网民的激情喷发当在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这一轮诗歌创作的水平如此之差,当在中国有文字记录历史以来的最末位。因此,当新浪网将这些诗歌出版赠客的时候,我因为也曾受集体主义思想熏陶,就不禁地隐隐感到脸红;到今天又读到在此番诗歌热潮中一炮走红的一位诗人说,“我更希望能够和台湾的网友互动,出诗集,我想那样会感动更多的人。因为大家都是爱国的”时,就更为不安了。我担心台湾同胞看到大陆人这么差的语文功底,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

  我当然明白,相对传统书刊的编辑出版来说,网络媒体更具开放性,网络编辑也有意维护这种新的自由发言方式,没有在文字上对网民的诗词挑三拣四,导致良莠不齐的局面,完全可以理解。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列举最差的那些网络作品,虽然其逻辑之不通、词句之不当实在令人惊讶。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这些诗歌普遍不合格。古体诗词的平仄不对,词句不通,新体诗想像力的贫乏,语言的苍白,比比皆是。即便是那首位列第一的《娘,大哥他回来了》,和历史上重要时期的上乘作品相比,无论立意还是用语,都有很大的差距。

  无论言辞巧拙,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因此,我绝无意批评任何一位具体的诗词作者。我所感慨的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大国,一个几乎每一个三岁孩童都要背诵唐诗的民族,为什么此时此刻如此黯然失色?

  和远道而来的客人身上所具备的深厚国学功底和西学素养相比,我们是否感到汗颜?虽然主体文化交流被阻隔多年,但从台湾流行歌曲和电视连续剧中,大陆普通民众大约也知道,台湾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承。而在大陆这边,仅就这次来访而言,网民诗词的拙劣表演也并非孤证,就连堂堂某大学校长在赠送宋楚瑜先生诗词条幅时,竟然念不出上面小篆书写的一首黄遵宪著名的爱国诗。

  中华文明所遭受到的破坏,在近几十年中,尤其是“文革”期间,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仅是古书古庙等物理上的破坏,最重要的是文明精神上的破坏,其深重程度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快速恢复,甚至因经济发展而有所掩盖。每一次露丑,都希望能成为民众深刻反省的机会。

  怎样恢复和继承传统文化?近年来有一些先生搞了不少复古活动,包括最近的“读经启蒙运动”。其精神可嘉,其行为却幼稚。对于一个创伤深重的病人,猛药和偏方并不能取巧。从历史上看,对于传统的不认可,往往源自对于现实的不满意。自清末以来一直都是这样。整个社会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的轴心在于现实选择。如果走对了路子,传统和现代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能兼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学习别人,在文物保护方面也要学习别人的原因。

  举一个例子。在每个民族,很多传统文化无疑都保存在乡间的民俗和建筑中。我在日本的时候,看见那里的农村保存着很多唐风建筑,即使是新建的,农民们也在那种风格上改建。打听了一下,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觉得跟城里人区别开来有什么不好,恰恰相反,这正是他们想要的身份认同(当然也有例外)。在我们这里,农民们大凡有点能力的,都毫不迟疑地推倒砖墙瓦顶,建成城市式样的钢筋水泥楼房。由于财力不足,设计不当,这些楼房多半面目可憎。有人称目前的中国农村是建筑史上的奇观。为什么?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多年来的城乡政策,使农民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耻辱。如果不改变现实政策,你让他们读多少经书也没有用。

  (作者系《外滩画报》副主编)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