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蚌壳做窗户,郑和宝船巧解采光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09:1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旗舰”——长138.972米、宽56.34米的大号宝船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庞大的木船,根据史料记载复原后的大号宝船共有8层,包括郑和在内的近千名明朝官兵生活和工作在4到8层共3280平方米的空间里。那时没有电力照明设备,明火使用受到限制,利用自然光照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浩瀚的大洋上,郑和宝船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的呢?在宝船厂六作塘的中部,考古人员发现的8枚蚌壳为人们揭开了这些谜团。

  蚌壳“明瓦”散发珍珠光彩

  记者看到,这些大小相当的蚌壳显然经过了精心磨制,光滑而平整。每片都取其中最平整的约巴掌大一块切割成整齐的长方形。经过打磨,这些蚌片的厚度仅为0.1毫米,非常透明,但原来蚌壳表面的弧形纹路依然清晰,而另一面则发出蚌壳内壁上特有的珍珠光彩。“古代这些蚌片被称为‘明瓦’,在玻璃没有使用时,中国建筑多用此来采光。”市博的专家说。

  宝船采光方法源自传统建筑

  数千年来用以采光的玻璃在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古罗马时代,玻璃制品就成为当时的重要日常用品。到文艺复兴时,玻璃的制造和使用达到全面鼎盛,平板玻璃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日常采光中。而在中国,自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掌握制造玻璃的技术后,玻璃制品始终停留在饰品的阶段,在数千年中,并没有广泛应用到日常采光中。充当采光材料的就是纯天然的“明瓦”。古代工匠们在窗户上打出细细的木格窗花,然后把磨制好的蚌片安放其间,既挡风雨,又保证屋中透亮。这些巴掌大小的蚌片说明,当时宝船厂的工匠们把这种窗户完整地移植到宝船上,宝船的窗格长宽度应在6—7厘米之间。

  宝船明瓦并非南京地产货

  在明代,南京曾是“明瓦”制造业的中心,现在仍有“明瓦廊”的地名。那么宝船厂的这些“明瓦”是否为“明瓦廊”的工匠们制造呢?查《南京文献》方才知道,“明瓦廊”的工匠们生产的金陵“明瓦”并非用蚌壳磨制,而是将羊角熬成胶液,和以色彩,稍稍凝固后压成薄片。明清两代,南京的大小街巷普遍使用的都是这种明瓦,既避风雨又很美观。南京的明瓦不但可以避风雨、采光线,而且能够做成羊角灯,在清代,南京羊角灯甚至还成了宫廷贡品。但羊角明瓦毕竟没有蚌壳明瓦来的透亮,所以对光线要求较高的郑和宝船,还是舍弃了本地特产,从沿海盛产巨型蚌壳的地方运来了这些“明瓦”。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通讯员 祁海宁(编辑 晨光)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