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贵阳话被疏离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2:58 贵州都市报

  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也是含义最丰富最深刻的语态。而贵阳话,则是贵阳人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说纯正的贵阳话?还有多少人能听懂那些贵阳俚语?有专家称:关注贵阳话,是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回归。

  你会说正宗的贵阳话吗

  15岁的海霞在读初中三年级,在学校她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说普通话。回到家里,海霞的父母会为了锻炼孩子的普通话而刻意不用方言和她交流,只有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才说说贵阳话,就这样,有时候海霞对爷爷和奶奶之间的对话还听不大懂。海霞的爷爷认为,海霞那口贵阳话根本不地道,不正宗。现在,像海霞这样逐渐“疏离”贵阳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土生土长的贵阳人因为语言环境的收缩,也听不懂一些方言俚语,如“旁夯”“攒圆(读yán)子”“括拽”“螺丝拐”等。方言总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它和风土民情一起构成了一种生态,如同空气、阳光和水一样,任何一样的缺失都会引起这种独特的生态文化的消失。据贵阳市志办刘正绪介绍,贵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川黔方言。早在元朝就开始萌芽,经过历史上数次和外省话的交流汇合,最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

  方言是本土文化的载体

  贵阳学院中文系原主任刘隆民教授在研究贵阳方言方面很有心得,他认为,各种方言是扎根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是经过很多时间的锤炼,是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语言。方言的词语来自于生活中活生生的口语,方言的悠久历史积累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俚语,这正是各个方言的精细微妙之处,这些俚语或调侃,或幽默,或愤怒,其传神和细致的表达是普通话不能替代的。如贵阳方言中的“喝飘”指的是一个人很瘦,瘦到风一吹就要飘起来了,“牙巴丝丝个”,指像牙齿缝隙那么小,形容事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对个人来说,方言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语言,使用起来更纯熟,更随心所欲,更富有表达力。其次,方言很有亲和力,生活在贵阳的人感受不深,一旦到了外乡,听到有人说起家乡话,很快就会拉近距离,备感亲切。另外,方言非常生活化,来自民间,是文学语言的源泉。胡适在上世纪30年代就说过:“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他认为要让人物“自然流露”,就要使用方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载体,方言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交流,更多的是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其最终目的是传承地方文化。比如戏剧,像黔剧、花灯剧、滑稽戏等等都是以贵阳方言演唱的,一旦方言消失了,这些戏剧也会慢慢消失。刘隆民教授认为,保护方言并不意味着要说和一百年前一样的贵阳话,而是通过方言的途径留住本土文化的一些特色。

  贵阳方言在变化

  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贵阳的“土”话本身也一直在变。社会和民俗环境的变更,使它褪去了层层旧的色彩,呈现出种种新的气象:一些过时的陈旧词语正在逝去,新的惯用语也层出不穷……在地方方言中,四川话、广东话是一种较为强势的语言,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但贵阳话却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两个:首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思想、观念上排斥贵阳话,认为贵阳话很土;其次,从现实情况看,由于人口流动已越来越频繁,每一个地方的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普通话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的通用语言,在一些官方场合、社交场合、工作场合、学校环境中,使用普通话更容易为人所接受,贵阳话语言环境收缩。外来人口的增加尤其是贵阳周边城市、县市人口的涌入,他们与贵阳话相近的口音逐渐混入贵阳话中,改变了贵阳话原本的味道。不少人认识到,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都市人面向现代化的自然选择。但是,刘隆民教授提出,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的载体,也要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延续。在讲求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一口地道的方言和一口流利的标准语对于现代人同样重要。

  方言是我们的“根”

  文化的发展当然要倡导多元化,方言是最自然最本质地表现多元文化的根基,因此,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保护贵阳方言,否则等到属于贵阳特色的文化丢掉以后,贵阳的独特魅力也就没有了。如何对待贵阳方言,刘隆民教授说,首先,要克服说方言的自卑心理,四川人对自己地域文化表现出来的自信值得我们学习。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在一个区域内的群体中倡导使用方言,要保护和提倡具有各种特色的地方方言文艺,如滑稽剧、花灯剧、黔剧,以及贵阳话的小品和说唱,倡导用贵阳话写作,电台可以尝试用贵阳话广播。最后,认识方言的文化意义,作为一种特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它存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了方言,会让我们失去自己的“根”。

  贵阳人说贵阳话

  陈迅(驾驶员):平时和身边同事、朋友用贵阳话交流还不觉得贵阳话难听,但从广播里、电视上听到贵阳话就觉得真的很难听,特别是听到一些广播里播放的一些贵阳话做的广告,我会立马换频道。我觉得贵阳话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土话,难登大雅之堂,大家在生活中说说就算了。余文(退休干部):我很喜欢看卜小贵的喜剧小品,他那透着贵阳腔的《一封家书》、《龙二哥的婚事》、《爱的幺二三》真是为贵阳话打造了一个新舞台。贵阳话听起来实实在在亲近百姓生活,以贵阳话进行交流,就像是拉家常、聊天,语气亲切,很富生活气息。王付进(公务员):我是土生土长的贵阳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总觉得乡音情感是最朴实最亲切的。张语冉(小学老师):我觉得还是以普通话为主,但我也不反对鼓励孩子学习贵阳话,因为学习贵阳话对帮助孩子了解贵阳、甚至贵州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外地人听贵阳话

  程阳(成都人):我一直认为贵阳话贵阳女子说更好听。并不轻柔的贵阳话从贵阳女子的嘴里发出来,便多了好些动听的韵味。她们在请求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常常会带个“嘛”的尾音,微微有些嗲,却不令人难受。林思(广东人):对贵阳话的认识是看电影《寻枪》,“马三,你太不要脸,儿子都8岁了……”那个腔调出来,感觉很有意思很好听。柳云(到贵阳工作的北京人):哇,很好的,最开始不是很听得懂,听久了觉得很好听!语调婉转,悠扬,给人一种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尤其是贵阳女孩说来更好听,爽脆!我现在也在试着讲贵阳话,这样更能融入工作和生活圈子。 作者:兰岚张雅旖姚曼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