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子论文:近现代新闻环境下四川(乐山)报业发展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4:14 人民网

  摘要:在近现代报业发展史上,四川(乐山)报业的发展具有典型意义,也是西南地区报业发展的代表。本文大致梳理了四川(乐山)地区报业发展的过程,再现了该地区近现代报业的发展与挫折,辉煌与曲折,以及报业与新闻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近现代;乐山;报业发展;新闻自由;民主

  纵观历史的各个时期,新闻都是在经济文化发展下得以发展的。而经济文化的发展,政治上的开明,社会的安定,又促进新闻的自由,由此再带动新闻的发展。近百年来,报业作为时代的镜子,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进步,也反映出报人追求自由民主的轨迹。

  自由火种的点燃

  十九世纪末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至1919年)

  维新运动掀起了近代思想解放先潮,近代报业由此诞生。资产阶级改良派宋育仁等先后创办的报纸都以政论为主,进行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宣传。继中国人办的第一家报纸《昭文新报》创刊24年后,四川第一家近代报纸《万国公报》创刊两周年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家近代报纸《渝报》于1897年创刊,此后《蜀学报》创刊。辛亥革命开创了民主自由的环境,这一时期,新闻有了自由的空气,以鲜活的势态在中华大地上发展起来。

  维新变法失败后,清政府推行“新政”,改良派筹办报馆。原《蜀学报》记者傅樵村等创办了《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画报》,类似于这类以城市中下层老百姓为对象的白话报,还有《成都白话报》及重庆《开智白话报》。在经济发达的重庆、成都,工商界人士办起了《重庆商会公报》、《成都商报》。四川省咨议局出版了《蜀报》半月刊,为实施宪政呐喊;卞小吾于1904年创办鼓吹革命、言词激烈的《重庆日报》,被喻为重庆的《苏报》。当时在日本的四川留学生邓洁等在1906年创办《鹃声》,吴永珊等创立《四川》月刊,控诉清政府对革命的镇压,揭露列强侵华罪行,拯救民族危亡。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启智画报》、《西顾报》等先后创刊,揭露清政府夺路、卖路的实情。这时宽松的新闻环境给了报业充分的自由,使其在社会各个角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于是在近现代史上出现了又一次报业发展。当时全国有报纸约500家。在四川,1912年创办的报纸达48家;从1913年到1919年,又有100家报纸先后诞生。早先创办的《皇汗大事记》改名《国民报》;在成都,四川军政府出版了《四川军政府官报》。1912年2月成渝两个军政府合并,3月出版《四川都督府政报》;政党开始办报,国民党吸收了一批官僚、政客、投机分子办《天民报》;军队开始办报,以传播政治主张和宣扬军威为主旨,如陆军第一师师长周骏办的《军报》、《公言报》;五四运动前后,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纸增多:如1918年创办的《川报》,1919年创办的《星期日》周报,还出现了《四川学生潮》周报等。各报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发表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女权的文章,极大地鼓舞了民心,是革命有力的武器和阵地。同时也证明了这样的新闻环境适合报业的迅速发展。

  星火的燎原

  抗战时期(1937年至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对敌斗争需要,国内各派政治势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多回合较量,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人士改变了对共产党的看法,同共产党建立联系并与之合作。又联合又斗争的情况在各政治势力主办的报上都有反映。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共中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赢得了民心,推动了抗日民族运动的发展,并同国民党当局的《中央日报》、《扫荡报》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新华日报》为代表的抗敌言论,影响着当时中国社会的舆论基调。报业在对峙的环境中获得了较大发展。

  四川也是如此。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国性大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发行(当时国民政府迁重庆)。共产党领导下的以进步力量为核心的统一战线形成,共产党及进步人士办的报纸进入了国民党控制的报纸领域,他们不仅先后进入了《大公报》、《时事新报》、《商务日报》,前期《新蜀报》,成都版《新民报》,还进入了《中央日报》、《扫荡报》、《西南日报》、《益世报》。许多进步分子成为《新华日报》的朋友,同报社负责人和记者编辑都有来往,以此号召民众抗日,揭露国民党腐败,组建了最强大的战斗阵容。四川新闻舆论空前活跃,新闻自由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

  乐山地处川南三江汇合要地,水陆交通发达,是川南重镇。由于侵略者的践踏和巧取豪夺,内地很多高等学府﹑经济实体都遭到威胁或破坏,纷纷迁往乐山,带动了乐山经济文化的发展,报业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有42种报纸出版发行。1937年抗战爆发,20天内乐山商界出现了《快邮代电》和《抗敌要闻》两种报纸,其他经济实体、高校也纷纷办报,《民主与青年》、《民众周报》等相继问世。武汉大学的《收音新闻》宣传抗日,刊发国际国内政治时事,在城乡张贴宣传,社会影响广泛。

  乐山报业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揭露统治集团丑恶。1943年武汉大学各社团联合刊出《言论出版自由文摘》,以大量事实揭露统治当局破坏国共合作,实行独裁统治,并撰写宣言,印发全国各地,大造舆论。这时期,乐山报业影响不仅在乐山,也遍及省内外。

  光明前的历练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至1949年)

  1945年至1949年,由于抗战的胜利,国民党蒋介石安内攘外,将矛头指向共产党,形成了民主与独裁,和平与内战的决战,致使全国的新闻战线逐渐形成对抗。共产党领导主办的报纸增多,各进步派系报纸高举反内战反独裁旗帜,以较为隐蔽的形式,与国民党报纸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进步思潮深入人心,民主力量兴起,许多报纸在这时期诞生,代表进步、民主与自由的新闻报刊发展起来,一度出现了进步言论占主导的情况。不但无产阶级报纸具有进步言论,就连有些国民党报刊也有积极论调的一面。1945年,四川省(含重庆)报纸数量达到了160家,位列全国各省市之冠。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4年内平均每年四川诞生107家报纸,发展十分迅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后期,在四川,揭露政府腐败,反映群众困难,支持青年学生运动的进步报纸如《西方日报》遭到反动派的严酷镇压。他们不但派人到报社施加压力,并通过《新中国日报》对其漫骂。《啸报》选编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的文章,大都使用曲折笔法,貌似不偏不倚,实则带有倾向性。中间性质的报纸更加多变,时左时右,同版上的消息、言论也出现互为抵触的状况。

  乐山报业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发展,35种报纸相继问世,宣传民主思想,对政府的弊端进行评论。以《晓风周报》中的两篇文章《美军滚出中国去》、《王疯子到乐山走马上任》为代表的民主言论,显示了新闻评论的自由和新闻舆论强大的震慑力。这时除极少数被封锁的报纸外,其余报纸大都对统治当局的腐败和社会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光明前的黑暗是最恐怖的时刻,1947年6月2日,国民党对全国新闻界进行了大搜捕。乐山也不例外,2家报纸被查封,多家报纸被勒令停办,9名新闻工作者被逮捕,20多人被列入黑名单,全地区只存在9种报纸,到解放时乐山只剩1种报纸。可见新闻自由关系着报业生死存亡,直接影响报纸数量和质量,没有自由的新闻环境,也就没有报纸的发展。

  曲折中的探索

  解放后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1949年10月至1978年)

  解放初是社会主义报纸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开始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以国民党官办报纸为主的各种新闻媒介进行整顿。以往的各种报纸,除少数受保护的外,其余报纸分别被接管和停刊(政府接管了《中央日报》以及《扫荡报》和国民党各派系报纸),其余报纸几乎全部停办。《新华日报》作为西南地区机关报仍然发行。由共产党主办的报纸,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对剿匪、反霸、减租、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民主改革和建设进行报道。但对大跃进中的浮夸风、瞎指挥,虚假事实也进行了宣传,在反右运动中,大量批判“右派分子”、“右派言论”,误伤了同志和朋友,使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伤。

  四川省政府代管了《华西日报》、《新新新闻》、《建设日报》等报,调整压缩报业。解放初期全省有347家报纸,到1961年继续出版的不到50家。1964年国民经济形式好转,1965年又有4家报纸创刊。

  乐山地区在解放后初创阶段有6种报纸出版。到1966年,地方和其他的党委机关报出现,共有30种报纸相继问世。由于是党委办报,各地的报纸方针一致按上级部署进行报道。各报纷纷改进采编工作,积极探索办报路子,报纸面貌有了新变化。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中国报业在历史的岔路口上倒退了,文革十年,报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控制各种新闻媒体,将报纸作为阶级斗争工具和向无产阶级进攻的武器。报纸实际上充当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工具。新闻真实性被假大空代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抛弃,批评的原则变成了革命大批判,全党办报的组织路线丢了,新闻战线上只有极少数的笔杆子高举真理和正义的旗帜。

  从文革期间的乐山报纸来看,仅有《红井研报》、《红乐山报》2种。宣传都受“左”倾思潮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判、假大空的文稿充斥版面。

  综上所述,在解放后,较长一段时期由于“左”倾思潮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的干扰,无论大跃进,反右斗争和十年文革时期,报刊宣传都围绕路线斗争进行,报纸的数量减少,真实性降低,对错误推波助澜。可见报纸数量质量的多少好坏和新闻自由的比例程度是相辅相承的。

  春风里的跨越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会议对文革错误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判,确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一次明确了我党新闻事业基调,使我国报业有了全新发展机遇。随着新闻制度改革,科学技术发展,报纸的内容印刷和经营管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的多种类多层次的报业,主要报道两个文明建设。各种报纸坚持党性原则,发挥新闻媒介多种动能,积极开展内外交流和各种社会活动,报业在自由的气息中健康成长并逐渐成熟。

  在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四川报业快速发展,报纸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普遍提高。1979年起全省报纸每年增加几十种,1988年新办的报纸有73种,到1993年为止,全省各类报纸700多家。

  从乐山报业看,乐山报纸也在这个大环境中迅速发展。地委报,各县机关报都有增加,信息科技文学艺术类报纸增加幅度最大。乐山报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进入大发展时期,16种党委机关报先后诞生,71种专业报纸,21种企业报,3种大专院校报,2种军队报等113种报纸先后出版发行。中国社会恢复了正常轨道,新闻报业沉沉浮浮,大起大落的现象不再出现。乐山报业在高扬主旋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宣传党和政府工作的同时,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以丰富的内容吸引读者。

  报业的作用再次在历史的车轮中得以论证和重申: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递群众呼声,鼓舞人民在不同时期努力奋斗,开启民心,启发民智,积极开展内外交流和各种社会活动,为建设民主文明富强康乐的国家摇旗呐喊。

  结语

  报纸要具有喉舌作用,要说实话,要敢于不畏上,不畏邪,充分发挥国家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有开明的政府领导。可见,报业发展和宣传是与国家体制和开明的政治环境紧密联系的。

  从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坐标中,可以看出报业发展与新闻自由有着密切联系,它们相辅相承,此消彼长。“五?四”运动要求“民主,自由,和平”,“德先生”“赛先生”与早期的马列主义思想随着五四精神的弘扬而席卷大地,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投身报业,以报纸作为宣传阵地,着实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使国人有了争取民主自由的意识和愿望。这一时期的新闻宣传,时间空间同步,报纸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正因为有了如此有利于言论自由的环境,新闻自由才得以充分体现。

  抗战时期,国家和人民一致对外,矛头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国家、民众需要击退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各省市各类型的报纸迅速发展,宣传抗日,救亡图存,揭露贪污、腐败、汉奸、走狗的丑恶。各报宣传基本摆脱了社会诟病的控制和束缚,新闻自由进一步得到拓宽。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的斗争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随着我国国内政治形势的改变,报业也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战争与和平,封锁与反封锁,新闻控制与新闻自由成为主题。一批敢讲真话,敢登真理的新闻工作者与报纸在这个阶段受到了国民党残酷迫害。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听到一些进步言论,新闻自由与报业在低潮中得到磨练,更让我们认识到了拥有良好言论环境的重要。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政府为人民平反,各冤假错案得以昭雪,办报人思想和人民思想一样也得到解放。全党全民一致贯彻宣传改革开放,宣传两个文明建设。党和国家需要,人民也需要,新闻报业的内容和形式自然也得到发展。报道形式增多,宣传的路子拓宽,信息量增多,真实度提高。

  十六大以后,“依法治国”、“务实亲民”的新闻宣传,在“三贴近”方针指导下,传达民意,为民呼吁,人民也更加信任党和政府。在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各党派政治力量的斗争中,中国报业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道路,才最终发展到了现在这样的状况,报纸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能够主办多种社会活动,如出访外国,接待来访的外国朋友和港澳台同胞,与单位部门联系举行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这一切对于扶持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报纸与各阶层读者的联系,扩大报纸的社会影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报业正继续深化改革,加强薄弱环节,积极参与竞争,力求赢得更多的读者;新闻队伍的素质也正逐步提高,避免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现象;报社主管人员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让报业能稳定快速发展,也可促进新闻环境的自由。领导者、办报人、读者齐心协力,使报纸能客观公正地揭示事实的真相,充分尊重读者对公理真知的渴望,沿着民主科学的道路阔步前进,这才是报纸最大的新闻自由,也是我们所期望的最终方向,我们正不断探索和前进着。

  (指导教师:汤海秋 李康云)

  参考文献:

  [1]颜义先,文履平,康本善,等.四川省志(报业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汤海秋.乐山报业志[Z].成都:天地出版社,1997.

  [3]廖永祥.新华日报记事[Z].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4]四川省新闻志编辑部.四川新闻史料汇编[Z].1994.

  作者:杨杰(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02级新闻专业 四川 乐山 614004)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