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态补偿是社会公平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5:27 中国青年报

  在国家公共政策实施的同时,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推进,一些民间志愿者走“草根之路”,也陆续开展了诸多生态补偿的有益探索。

  “生态补偿说到底是个社会公平问题。”日前,在贵阳召开的中国西部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上,“世界森林趋势”环境经济学家安德雷·维斯特认为,一些人多占有了环境资源,另一些人占有得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在他们之间进行平衡和调整。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杨从明博士在会上说:“就制度设计而言,生态补偿资金由谁支付、交到谁的手里以及怎样使用,是决定生态补偿成效乃至成败的3个绕不开的关键问题。”张惠远博士提交给会议的一篇论文认为,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呈现“三多三少”特点,即部门补偿多,农牧民补偿少;物资、资金补偿多,产业扶持、生产方式改善少;直接的生态建设多,相应的经济发展、扶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少。

  文章中还指出,虽然“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生态补偿原则获得广泛认可,但涉及具体补偿行为时,补偿的主体和受体关系却并不明确。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实施东西部区域间大跨度生态补偿时,更显突出。

  配合“汪江突围”等案例的解剖,研讨会特意设计了两次虚拟对话。由与会者搭配的几个团队,分别代表东部、中部、西部,或是农民、政府、企业的利益,围绕生态补偿资金该由谁出、谁该出得更多等问题,展开激烈交锋。

  “政府部门的许多资金,如扶贫款、退耕还林资金等,实际上包含生态补偿性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一个主要前提是首先要建立生态价值的评估机制,让其量化为实实在在、方便买单的东西。政府资金的投入还应加强整合。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部门各投各的局面需要改变,以利于发挥资金综合效益。”杨从明说。

  该次研讨会的与会者共同呼吁,国家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方位、全民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

  “‘汪江突围’从一个点展现了民间的力量。”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晓冬说,“如果政府的生态补偿实践,能以项目招标等方式更多引入这种志愿力量,我们有理由期待,生态补偿的草根终将长成大树。”

  作者:本报记者 谢念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