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啃老”流行,是耶,非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6:1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啃老”流行,是耶,非耶?(图)
  背景: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在上海某区作了一项调查:不在读的未婚子女85%需要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这部分年龄介于20~30岁的青年人群被称之为“啃老族”或“傍老族”。一边是年老父母硬撑着返岗续养“未断乳”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的青年理直气壮地向父母伸手。该怎样看待这一社会现象?父母与子女相互间应如何处理经济问题?请来议一议。

  “啃老”流行,社会之痛

  朱如海(滑县商业局办公室):

  “啃老”、“傍老”现象并非某个地方的“土特产”,而是整个社会所普遍存在的一个日趋严重的共性问题。

  我认为,滋生“啃老”、“傍老”这一不良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源于家庭的错位教育。时下,不少家庭对独生子女都视若掌上明珠,娇惯有加。殊不知,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室式培养,使得孩子缺失了风雨的洗礼,错过了生活中固有的磨练,从而为日后的“啃老”、“傍老”埋下了隐患。其次,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啃老”、“傍老”现象是一种精神颓废、不思进取的可怕倾向。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弘扬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最起码的人格资源和道德禀赋不该成为我们现代青年的稀有品质。再次,我们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以及存在的就业歧视、劳动价值分配不够合理等问题也是诱发“啃老”、“傍老”现象的原因。⑤4

  “被啃老族”应该反省

  王锦南(深圳市公安局大亚湾水上派出所):

  为什么有85%的成年未婚子女需要父母提供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呢?难道是这些未婚子女真的不会赚钱吗?不。事实上,很多“啃老族”是绝对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但为什么他们要做“啃老族”呢?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被啃老族”的深刻反省。

  “啃老族”之所以“啃老”,与其父母对其娇生惯养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孩子成了父母的心头肉和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父母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照顾。这种呵护从小到大一直持续着。久而久之,孩子“啃老”也就成了必然。

  因此,“被啃老族”应该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误,一定要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尽快给孩子“断奶”。如果不这样,孩子永远不可能真正独立于社会。⑤4

  家庭也要有明细的经济观念

  姜硕(沈阳工业大学):

  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就是一笔糊涂账。特别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不过大多是儿子占老子的便宜。在父母牺牲自己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家庭气氛似乎很融洽,但是弊端也不少。其一是容易让子女产生错觉,认为就该啃老子,天经地义;其二是孩子花父母的钱不知道心疼,花起来大手大脚;其三是子女有依赖心理,把父母当成了取之不竭的银行,自己却不思进取。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辛苦劳碌省吃俭用的钱,可以说都用在了儿女身上,自己到老什么也没有了,就连看病的钱也要向儿女张口。而这时候的儿女呢,却不一定像父母那样无私和慷慨了,于是人间就有了许多不孝子孙上演的悲剧。有些父母就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其实,家庭也需要有明细的经济观念,除了法定的抚养责任外,钱财也要有一笔清楚账,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完全没必要承受太多的道德负担。⑤4

  应改变养育子女的方法

  曹延辉(平顶山平高电气公司):“啃老”现象是一种令人头疼却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只要没结婚,就算未成年,在父母家住,由父母供着吃喝是理所当然。一两个人这样做可能会不好意思,可大家都这样,也就见怪不怪了。另外,现在的年轻人一旦要结婚,买房、办喜事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得由老人来解决,老人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个:将来要指望孩子养老。虽然这样的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促进子女和老人之间的关系,可也人为地增加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样会产生许多的不愉快,而且还会削弱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更多采纳国外的教育思维和方法。孩子只养到18岁,一旦成年,就由他们自己打理生活,而老人也不一定由孩子来养老,双方都落得清静。⑤4

  别让孩子成“次品”

  石继辉(网友):

  看到“啃老族”或“傍老族”高达85%的比例,除了令人惊诧之外,我们需要探寻这种反常社会现象的根源。

  如今,在我们的许多家庭,父母一直把子女视为“小皇帝”、“小公主”,生怕他们受一点苦,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只会加剧子女的依赖感,一旦这种依赖感失去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将会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成了“废品”、“次品”。由此,我联想到《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是一个从农村走到上海最后做广告策划经理的人的自述,他说:“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而言,喝咖啡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对农村孩子来说,却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得到。但反过来看,在社会上拼搏过的孩子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会有较好的心理准备,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因此,在孩子满18岁时毫不犹豫地将他推出去,给他创造独立生活的空间,锻炼他学习生存的本领,远比让他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下要好得多,也是对孩子的人生和未来负责。⑤4

  责任编辑:陈要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