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潜规则”掩盖下的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6:59 大众日报

  主持人:樊增军

  前不久,香港“珠宝大王”谢瑞麟与其担任上市公司主席的儿子谢达峰一同被“请”入廉署“喝咖啡”,原因是涉嫌向旅行社提供非法回扣、协助旅行社逃税。尽管谢氏父子已获保释外出,但作为香港旅游业“回扣”第一案,谢氏父子无疑对内地旅游界愈演愈烈的赠送和收受回扣这一“潜规则”敲响了警钟。

  正如上海一位业内人士所透露的,旅行社、导游与景点、商家之间通过拉客、消费等获得高额回扣,在业界早已是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真的查一查,恐怕没有多少人是能挡住这一“潜规则”的。

  所谓“潜规则”,是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规矩,这些规矩虽然没有成文却又是彼此默认的。值得警惕的是,时下一些部门和行业甚至是党政机关的公务人员,在办事交往中,表面上循规蹈矩,私下里却是依据“潜规则”行事。

  “潜规则”下的腐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潜规则”虽然摆不上台面,但由于默认者众多,众人又“自觉”遵守,故社会危害极大。至于是否违法,当事人根本不会当回事。比如导游吃回扣,游客自然是冤大头,多数商家其实也不愿意让导游从中分杯羹,但恰恰在“我拿大头你拿小头”之类的“潜规则”下,导游和商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为风气,当事双方乃至作为受害者的游客也就见怪不怪了。

  “潜规则”盛行必然导致法律规章名存实亡。“潜规则”虽属无形之规矩,但实际操作者往往以它为圭臬,其结果常常是规章制度为它让道。某地一名分管商贸的干部经常带着老婆孩子到商场自选白拿各种物品,上级领导找他谈话时,此公居然耍横:我办了这么多事,又没有拿钱,拿点儿东西算什么?

  禁绝“潜规则”掩盖下的腐败,最重要的是树立法制的权威。“潜规则”虽然顽固,但因其不得人心,因而并非不能破除。无论这样的规则暂时被多少人默认,都必须正本清源。对那些打着“潜规则”的幌子违法乱纪的当事人,应当坚决查处,千万不能对其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江南时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