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沪指千一关口告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8:47 南方日报

  沪指千一关口告失

  分析师认为,制度转折终将带来市场转折

  昨日各权威媒体均刊登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就“股权分置改革”焦点问题发表的看法,再一次传达了管理层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心及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利好效应。但昨日,A股市场却再度出现了“黑色星期一”,沪指千一关口宣告失守。上证综指报收1095.47点,下跌12.16点,跌幅1.1%;深证成指报收2889.01点,下跌32.49点,跌幅1.11%。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监管层首度回答三个焦点问题

  在上述的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的文章中,我们发现尚福林谈及的三个焦点值得注意:

  一是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果之一就是非流通股在让利之后获得了流通权,所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非流通股东的盛宴。但在管理层看来,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推动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并不是解决包括国有股在内的非流通减持变现问题,也就是,股权分置并非全流通。

  二是股权分置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意味着管理层首次正面回应市场上存在的试点会否全面推广的疑问,因为近期在启动股权分置试点过程中,证券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在波动之后市场自然产生了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推测,经过网络媒体的放大之后,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受到了震动,所以,管理层针对这一市场疑问,予以了正面回答,明确指出股权分置改革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

  三是新老划断的问题。由于一些媒体报道了发审委可能会暂停新股发行的信息,从而引起了市场的猜测,即管理部门会否在近期推出新老划断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市场部分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因为新老划断固然有着新问题不再产生的优点,但极易引发市场估值的紊乱,所以,管理层通过权威媒体回答了市场:即在试点公司采用的基本模式及定价水平得到市场基本认同,市场反应趋于平稳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实行“新老划断”,过早实行“新老划断”不利于市场稳定。

  市场为何还不领情

  由此可见,管理层对股权分置改革决心是坚定的,而且对市场上的一些疑问也予以了正面回应,理论上A股市场应该闻之而起,但事实上,昨日两市大盘却有加速下跌的趋势,沪综指却首次收在了1100点下方,中国石化、中海发展、鞍钢新轧等权重指标股深幅回落,基金的重仓股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暴跌。为何会出现如此的走势呢?

  对此,我们的看法有两个,一是股权分置改革毕竟涉及到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利益的重新分割,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相对平衡,自然就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因为经过近4年来的熊市以及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诚信度的缺乏,在问责制度以及诚信尚未完全建立之前,众多投资者有理由怀疑股权分置解决后的非流通股东会否遵守承诺,会否在股权分置解决之后充分尊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二是股权分置改革固然是资本市场划时代的意义,但是A股市场从弱转强需要的是上市公司质量的持续提升与投资者信心的提振。但是,从目前盘面来看,上市公司质量依然差强人意,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一季度季报显示出,中国经济周期性增长已有增速放缓的趋势,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始于2002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周期已有短期见顶的可能,那么,意味着煤炭、石化、有色金属等诸多与经济周期同步的上市公司业绩会出现见顶可能,既如此,基金们纷纷减持重仓股也在情理之中,也就有了近期基金重仓股明显领跌A股市场的趋势,而股权分置解决则无法改变这一现象。

  制度转折终将会带来市场转折

  不过,亦正是由于这么两个因素的存在,我们认为制度转折终将带来证券市场转折,一是经过持续暴跌之后,A股市场的内在估值已有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的可能,尤其是剔除亏损股之后,目前A股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只有17倍,不少基金重仓股的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如此就意味着A股市场存在着止跌企稳的市场基础。二是政策面持续回暖必将会带来更多的资金进入A股市场,从而不断产生新的市场热点,比如说近期启动有关股权分置试点引发了相关个股的持续涨停,而活跃的资金面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着当前A股市场的资金结构,新鲜血液的加盟有助于A股市场扭转跌势。

  所以,我们预计,制度的转折与市场的转折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但制度的转折终将会影响到市场,从而引领市场产生由弱到强的转折,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那些股权分置改革下价值可能重估的个股。

  秦洪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