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会不会有下一个昆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1:13 人民网-华东新闻

  如果产业梯度转移是必然规律的话,昆山也没有必要为未来台资的迁移担忧,“会不会有下一个昆山”,也或许是个伪命题。倒是,面对目前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应当谋划如何进行相应的产业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这,恐怕不仅仅是昆山一地的事情

  现在,昆山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担忧。

  今年初,市委书记曹新平连用四个“难以为继”来形容昆山的发展环境:土地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人口承载力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除了自身的问题,他还说,周边地区争先恐后、竞相发展,对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能源的争夺空前激烈,我们稍有懈怠,就会陷于被动,甚至会落后于人。

  作为大陆台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最近两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令昆山人多少有些不安,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大陆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其中一张“极力推荐台商前往投资的城市”榜单,昆山2003年的排名骤降到第24位。2004年排名虽上升到第8位,但同样不会让昆山满意,尤其是眼睁睁看着杭州的萧山蝉联桂冠。

  随着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和台资在大陆投资逐渐向内地延伸,人们也在思考:下一个昆山会在哪里出现?

  台资为什么在昆山聚集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认为,台资在昆山的聚集,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长期以来,台湾的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其产业结构与国际产业转移紧密联系,即所谓“外向型经济”,这是由台湾自身发展条件决定的。其产业结构变化脉络比较清晰,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传统加工业,如服装、食品塑料等;二是IT业,尤其是IT业的加工业。台湾许多传统加工业出口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因此,台湾经济结构是以国际市场为支撑的。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等相关成本不断上升,台湾产业开始向大陆转移,从开始的轻纺工业,到后来的IT产业。台湾加工业大规模向大陆转移,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5年前后,这是探索阶段,主要是中小企业,产业以食品、纺织、服装为主,投资区域主要在广东;1995年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大批IT业的生产加工企业进入,开始是在广东东莞,后来逐渐在江苏昆山聚集。在这两个阶段,台资主要把大陆作为重要的加工基地,产品仍然是以满足国际市场为主,采取的是“代工”方式,即贴牌生产,为国际大品牌“打工”;最近几年,台湾在大陆投资出现新的变化,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瞄准大陆的巨大市场,投资领域和区域也在积极调整,向大陆腹地延伸,以更好地贴近大陆市场。

  因为进入大陆的台资主要是两头在外的贴牌加工,因此,台资选点就必须靠近沿海,靠近航空港,劳动力密集。于是出现了广东东莞、江门和江苏昆山这样的台资密集区。尤其是昆山,与它毗邻上海的地利,也与昆山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现在,台资在昆山已经产生聚集效应,配套产业纷纷跟进,产业链越来越完整,一些服务业台资也开始进入,比如餐饮业等。

  田伯平介绍,截至2003年底,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766亿美元,其中台资近80亿美元,约占19。加上辗转其他国家进入的台资,比例更高。台商在大陆投资,结果“双赢”:据统计,台湾的上市公司,110企业的主要利润来自在大陆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台资,大陆经济也获得了发展,昆山就是明显的例子。同时,台资进入也有助于提升大陆地区的产业结构,比如,目前江苏省电子通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03年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

  有没有下一个昆山

  未来,是否会出现第二个昆山呢?“今后,两岸经济将进一步趋于融合,台资在大陆的分散化将越来越明显,面向国际市场和面向大陆市场将进一步结合。台资在一个地区高度聚集的现象,未必再会出现了。”田伯平认为,今后,服务业将是台资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

  镒生电线塑料(昆山)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登辉也说,今后台商在大陆的发展方向,要看产品是外销还是内销,如果是外销,可能还会聚集长三角;如果是内销,则可能更倾向于往内地发展。他认为,长三角是大陆地区连接南北的枢纽,也是台资向内地延伸的重要平台。这里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产业基础以及劳动力素质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台资重心从南方北迁到了这里。

  一些台商认为,尽管昆山面临着土地、电力、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但它仍具有很强的爆发力,他们甚至为昆山目前的县级市“待遇”鸣不平。一位台商这样举例:孩子长大了,衣服尺寸没增加,行吗?意思是,昆山经济规模这么庞大,但政府部门的机构和编制却没有相应增加,服务怎么跟得上?

  尽管台商依旧看好昆山,但一个地方要保持经久的吸引力,并不容易。何况对昆山乃至长三角而言,不利因素正在增加。当年,台资浩浩荡荡从广东北迁的原因,与目前长三角面临的问题相似,比如土地、电力的“瓶颈”等。现在,谁又能保证台资不会浩浩荡荡地西迁或继续北上呢?

  异动可能已经开始。

  有报道说,长三角地区的少数台商已开始“秘密撤资行动”,或把机器设备、厂房等转让给其他公司,或将一些辅助部门甚至一个空壳留在原址。有些北移长三角的台资企业又准备迁回珠三角等待机会。一些政府官员承认,少数台资企业迁走是事实,只是大家对此不愿多说。除了电力、劳动力等主要成本的增加外,一系列优惠政策期限的临近,也是导致台资“转移战略目标”的重要原因。

  另据报道,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陆投资环境与风险评估调查”称,早期台商基本上在华南投资,第二阶段扩展至华东,预期今后台商还会继续北扩,向华北地区发展。

  此前,有学者就提出,昆山要避免“东莞模式”:发展中地区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工业;以吸引台资企业为主;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高技术、劳动简单化;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发生变化时,容易形成空洞化,“松脚型”企业会转移到其他地区。有这样一个判断:随着昆山土地供应量的逐渐减少,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的增加,若干年后,昆山的劳动密集型台资企业可能会转移。

  目前,在吸引台资方面,长三角仍占据有利地位。有一个粗略的估计,2004年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中,一大半投在长三角。而不久前举行的一次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研讨会所提供的具体数字是,2004年上半年,投资上海和江苏的台商占投资大陆总数的58.4%,投资浙江的为9.3%。也就是说,投资长三角的台商超过60%。与此同时,投资珠三角的台商占比例不足20%。

  如果产业梯度转移是必然规律的话,昆山也没有必要为未来台资的迁移担忧,“会不会有下一个昆山”,也或许是个伪命题。倒是,面对目前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应当谋划如何进行相应的产业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这,恐怕不仅仅是昆山一个地方的事情。

  《华东新闻》 (2005年05月18日 第八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