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沪苏浙:台资进入“各取所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1:14 人民网-华东新闻
沪苏浙:台资进入“各取所需”(图)
  随着连、宋访问大陆,人们期待两岸的经贸往来能够迎来新的阶段。

  叶凤章 摄

  随着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台商对苏、浙、沪地区投资持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高投入、高技术的台资企业迅速崛起,在苏浙沪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发展成为台资电子资讯产业在大陆的主要生产和出口贸易基地。

  上海:

  台资“退二进三”

  特点一: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

  目前,台湾百大财团中,已有65家在上海投资设立了170个项目;台湾上市公司中,有86家在上海投资设立139个项目;在上海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的台资企业有8家。

  从近两年实际情况看,台资大项目在沪投资活动明显增加。总投资4亿—10亿美元以上者就有台积电、旭庆半导体、申腾半导体、日月光封装、华硕科技等多家。这些大项目都是8英寸、0.25微米以下的IC制造项目,也是上海吸引台资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性大项目。连同先前运行的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等一批在全球IC加工行业中排名前列的企业,使上海的台资项目逐渐形成朝资金和技术密集方向发展的态势。

  统计资料表明,台商在上海投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180项,分别占全市台资项目数、总投资额、合同资金总额的33%、38.7%和40.9%。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首屈一指的内销市场容量和便利的外销渠道,也使相当数量的上海台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项目选择进一步增资扩股。

  特点二:金融机构突破封锁“登陆”

  继台湾世华银行2002年在沪开设代表处后,台湾土地银行、台北第一商业银行、国泰产险公司、富邦产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上海代表处,也分别于2003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台资华一银行增资后业务大幅扩展。目前,上海已设有1家台资银行、3家台湾银行代表处、4家台湾保险公司代表处、12家台湾证券公司代表处。上海银行与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更在2000年形成了交叉持股关系,在两岸三地的金融交往中形成独特优势。

  目前,台资金融机构正在努力突破台湾当局封锁,加快登陆投资步伐,尤其是在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后,这一进程进一步加快,如富邦金控集团收购港基银行以加速进入大陆市场。

  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的扩大,无疑有利于与台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形成优势互补,增添新的动力。

  特点三:现代物流业大举进入

  市场、交通、信息、金融的大幅开放,资金流、物流、人流的互动频繁,以及商务部降低外资零售企业注册资本相关规定的出台,使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的固有、独特优势进一步强化,上海市更成为外资零售商争夺的主要区域。

  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2003年长三角16个城市实现7186.03亿元人民币,为全国同期总额的15.7%;2004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达3886.05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上海市就占1215.08亿元人民币。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台资在进入上海现代物流,包括连锁零售业的竞争中毫不落后。至2003年年底,台湾顶新集团已经在上海的闵行、徐汇、普陀、浦东、嘉定、长宁等区建立了10家“乐购”大卖场,台资控股的“好又多”在沪建立了5家大卖场,台湾润泰集团在上海投资了2家“大润发”大卖场,灿坤集团也投资了10多家“灿坤3C”卖场。

  目前,在上海现代物流领域中,台资、外资和本地资本已经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特点四:劳力密集型产业向外扩散

  20多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渐多元化,投资产业层次不断提高,投资范围与领域也不断扩大。早年在上海投资食品、制鞋、塑胶等传统产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领域的台商,已经开始面临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转变的冲击,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区域格局也在发生相应变化。

  在上海成功投资多年、企业已实现快速扩展的台资龙凤食品公司,去年已在浙江嘉善批租土地另建规模远比上海旧厂为大的新厂。上海台丰食品公司也计划把生产基地搬到原料资源充足的大西北牞力争未来5年内在西部地区每个省都建立一个台丰生产加工基地。

  台资传统产业向外扩散,以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经营实例还有不少。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企业合理转移与流动。

  浙江:

  “后发效应”见效

  特点一:项目向技术密集型“变身”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浙江省的台商投资大多以食品饮料、塑胶制品、纺织成衣等劳力密集型加工业为主。目前,浙江的台商投资产业层次比粤、苏、沪地区依然偏低,但伴随着长三角台商投资布局的发展变化,电子信息产业和精密机械正成为浙江省台商投资的新领域。仅宁波市2004年上半年台商投资的电子信息项目就达30个,合同台资2.7亿美元。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项目、总投资、合同台资分别占到该市台资总数的37%、34%和46%。

  特点二:规模向大型化方向“扩张”

  上世纪末,台商在浙江的投资项目以中小企业居多,投资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为数不多。2000年以后,同样在长三角台商投资布局变化的作用力下,浙江台商投资规模也在向大型化发展。

  这一方面与大陆地区工业发展中的重化工业化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杭州湾地区地理环境优越、便于大规模散装货物运输相关。台塑企业集团的关系企业先后在宁波北仑开发区投资12个项目,总投资达12.45亿美元,并计划进一步在台塑石化工业园区投资55亿美元,建年产100万吨的乙烯项目和千万吨级的钢铁冶炼项目等。

  特点三:宁波已成“台商投资新明星”

  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的“北接上海,东引台资”的沿海战略,使宁波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台商投资的另一重点地区。除制造业外,台商已开始进入第三产业。仅2004年上半年,宁波市就新批台资房地产、高星级酒店项目7项,总投资1.06亿美元,合同台资5558万美元,当年6—9月,又有36家台商落户宁波,总投资近4亿美元。至2004年6月,宁波市的台资项目数、总投资额已经分别占浙江省的33.4%和48.8%。

  而具有靠泊30万吨海轮港口条件的北仑港是宁波的优势。吞吐量在大陆名列前茅的北仑港,已经吸引如长荣、立荣等台湾海运业者先后前来布局设点。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专区的筹建,不但将吸引台塑进一步扩大在大陆的投资布局,更将促进宁波港的发展与繁荣。

  江苏:

  集聚效益凸显

  特点一:苏南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近年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主要集中区域,江苏省引进的台资项目中,有85%—95%布局都在苏南地区和沿江两岸。以苏州为龙头的苏南地区,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据了解,苏州地区已有台资企业逾4000家,协议利用台资近200亿美元。苏州(含昆山、吴江等)、无锡、常州、南京等长江沿线城市已经成为台商大陆投资的重镇,沿江8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数、合同利用台资额分别占江苏全省约86%和96%。台湾大企业、上市公司进驻苏州后,其相关配套企业纷纷跟进,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配套企业为辅助的台资企业群体。

  特点二:高科技产业“高歌猛进”

  进入2000年,台商在苏南地区投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近几年新一轮台商投资的主体。目前,苏州共有1000余家IT企业,其中550多家为台资。包括明基、华硕、华宇、台达电、鸿海、英业达、大同、仁宝、神达电脑在内的台湾20家最大的电子信息企业,有16家已入驻苏州地区,台湾前20家最大的电子信息业上市、上柜公司中也有15家落户苏州地区。苏州新区、昆山已形成电子资讯业的研发、制造、销售产业链,吴江台资电子科技园也已初具规模,无锡新区则成为台湾光电企业基地。有资料称,江苏省近年新批的1000万美元以上台资企业中,电子信息类项目占一半。

  特点三:配套体系“一应俱全”

  在外向型经济引导下,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其基本形态包括:多家厂商向同一供应商购买中间产品或多家厂商向同一上游企业供应零组件(这是昆山台商投资中最典型的现象,据统计台商彼此之间的采购比重已达到60%以上)、劳动力集聚以及沟通效应的产生。2002年,广达电脑进驻上海松江,相关的周边设备与零配件厂商纷纷跟进,在大企业所处的地域形成完整的产业供应链。而仁宝笔记本电脑的配件有很多是由富士康供应,同时,富士康在接合器、键盘、机箱等配件上的生产能力又吸引了其他上下游厂商。

  (作者为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

  《华东新闻》 (2005年05月18日 第十二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