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重建到了百年拐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1:16 金羊网-新快报
  主持人:邓毅富

  dyf888@21cn.com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失礼事件引发了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大学干部体制等一系列的思考,同样在学者、专家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有话要说,于是围炉夜话,饮起了本报第一壶“功夫茶”,各怀炽见,直抒胸臆。

  -

  -
文化重建到了百年拐点(组图)
本期嘉宾

文化重建到了百年拐点(组图)
李宗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文化重建到了百年拐点(组图)
田炳信:资深记者本报专拦作家

文化重建到了百年拐点(组图)
信力建: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校长们在干什么?

  李:我们的校长成了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不妨算算他们在位时参加了多少次国际大型会议、中型会议,握手多少次,批同意多少次。他们主修公关、辅修接电话、选修握手。他们成不了教育管理者、更不是教育家。

  一种情况是,如果是舍不得放弃专业,无心校务,所谓挂牌不唱戏,使学校弄得一团糟,那就不要做校长了。另一种情况是这几年学术行政化以后,学校官员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大家的心思都放在搞公关去了。这次活动本来是很好地宣传清华、宏扬人文精神的重大机遇,可惜没有抓住,把好事办好了坏事。

  教育出了什么毛病?

  李:清华大学1952年前是综合性大学,1952年后全盘学前苏联,搞院系调整,把文科分出去了,变成了理工大学,但是清华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它把文科的图书报刊全部保留了下来,这在全国是惟一的。

  清华大学在1985年恢复文科,1993年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座谈会,核心议题是如何办好清华的文科。当时国内的一些文哲专家都参加了,我也有幸列席。会议定出的战略气魄宏大,起点很高,思路很好,大家认为不要办成“北大”,不必与北大比啊,那样办不出特色,而要办成中国的“麻省”。美国的麻省大学文科很小,但很精很有名。清华后来也是往这个方向努力的,也吸引了很多国内优秀的学者去任教。但是,知识与素养是两码事,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把知识转化成素养和精神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通过合理的机制,形成笼罩在整个校园,覆盖着所有教职员工学生的一种价值整合和凝聚力。

  所以,此次出洋相是与他们缺乏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有关,如果顾校长能有如临薄履之感和敬畏之心,相信就不会那么随意。

  暴露国人的文化软肋

  田:清华大学校长这次其实是把自己的文化软肋露出来了。类似的笑话还有很多。某官员向一位画家索画,说用作补壁。这本是作画者自谦之词,但索画者颠倒过来用了。真是用词不当,狗屁乱放。

  李:不久前,我给博士生们出了一份文史基本功测试,成绩并不理想。这也不是他们个人的责任,而是时代的必然,是文化断裂造成的后果。

  信:在近百年的历史上,五四运动与文化大革命,都有把中华文化连根拔起的“功用”,伤害极大,这点我们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田:一叶知秋,这次事件无疑给国人提个醒,在文化的断裂带上,稍不留神,我们就会一茬茬人掉下去。

  把中华文化视作传家宝

  信:我们不少现代人包括一些大学校长都远远没有古代的境界。孔子的《论语》很显浅,但很深厚;老子的《道德经》区区500字所包含的智慧何等精粹。我们在认识西方船坚炮利的优势的同时,为什么不珍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宝贝呢。我们要读圣贤书,从中寻找智慧之光。不仅我读,我们学校的老师也要读,我们30多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从小就读经书。今年六一,我们请了一百个国家的儿童到我们学校,一起读《论语》,一起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田:我们为什么总要以洋为荣,以外为荣呢。就算考个职称,做古籍研究的,也非要考个英语日语合格呢,这样的考试真滑稽。这个崇洋媚外的表现,以为西方什么都好,爱屋及乌。

  信:在进行中华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很注重国民教育,培养学生们大国民心态,要求他们成为人格独立平等相处多才多艺的真人。这样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想把作业交给班主任,路上看到校长,他就会很有礼貌地请校长帮忙捎带过去。我们很欣赏这种落落大方的胆量。

  是到拐点的时候了

  信:五四运动一百年后的今天,是到了文化重建的拐点了。首先是选什么人当校长?为什么过去我们可以有蔡元培等文化精英成为校长,今天13亿中国人难道就不能找到文化精英当文化传承的带头人?我们是否能够公开选举校长呢?

  李:我们现在校长是任命制的,是以选拔官员的标准来选拔校长。而学校的官员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以官本位来看待政绩,这样的话只是对上级负责,谈何对学校师生负责?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包括管理机制、选拔机制都是存在问题的。我觉得教育部首先要有科学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要从上至下进行改革。

  田:在文化传承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需要赶快制定一套“国标”!在我看来,大学校长起码是半个圣人(孔子是一个圣人)!
文化重建到了百年拐点(组图)
郭宏伟/绘

  对话背景5月13日,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期间,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向宋楚瑜赠送了一幅小篆书法,内容是清末外交官、中国驻新加坡首任总领事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亻瓜(音“夸”)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由于字画是用篆书写成的,竟“难倒”了顾秉林。他念到“亻瓜离分裂力谁任”的“亻瓜”时被卡住了,后还是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学生们笑声连连,相当尴尬。(亻瓜:割裂、离析的意思)

  古代史与现代史比例

  看看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是2000年比100年,在内地大学的教科书篇幅占的比例却是5:5,在京、沪、穗等大购书中心里比例是3:7;而香港的大学里比内地要略强一些,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比例是8:2或者7:3,即使在中学教材里,古代文学占的比例也较内地的要多。

  新加坡中国学会

  新加坡华人文化社团。成立于1949年1月22日。为宏扬中国文化,经常举行文化性、研究性聚会,如中国美术画展、中国古物博览会、金石书画展、中华文物座谈会等,并举办中秋节、端午节庆祝活动。《中国学会年刊》创刊于1949年,以华英双语出版、涵盖面很广,内容包括文学、历史、社会、哲学、习俗、宗教文化等。

  韩国中国文化院

  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院(也称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汉城落成。目前,韩国300多所大学里,几乎都开设了中国系。各种“中文学院”达1000多所,中文已与英文并驾齐驱成为人们最爱学的外语,据粗略统计,韩国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200万。其中参加全球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人数已超过2万人,居世界首位。韩国人不仅热衷学习中文,而且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书法绘画、剪纸、按摩、武术等也有浓厚兴趣。

  日高中生最爱中国文化

  以前,日本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外国文化首推美国文化。日本文部科学省曾对日本各地的3万余名高中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文化已取代美国文化,成了日本高中生的“最爱”。日本留学生里,有28%的人有比较现实的需要(如工作等),大多数人来华学习汉语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丰富阅历,以及希望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等,这说明中国文化是吸引日本学生来华学习的主要目的。

  台湾的文房四宝

  据了解,在台湾98%的人口是汉族。1946年以前,台湾的汉族人口中有80%左右是几百年里陆续从福建迁移到台湾的。另外不到20%是从广东省迁移而来的。当年先民们离开大陆时,就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无法带走大陆的山水草木,却可以将家乡特色的文化带到新的居住地,比如笔、墨、纸、砚这些既能寄托他们的情思,又有实用价值的物品,就一直沿用至今。在台北的大街小巷里,常能看到专门的笔墨商店,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笔、砚台,这些来自不同产地的文房四宝,无声地延续着中国传统的文化。

  (穗风/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