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后,文明在这里传承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1:33 人民网-江南时报 |
600年前,一个名叫郑和的明朝人扬起风帆,率领二万七千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作出不朽贡献。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发源地、起锚地、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也是郑和生活30多年的城市;江苏也是郑和历史遗存最多、保存也最完整的地方。江苏对郑和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江苏省专门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小组,并且即将和南京市共同拉开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大幕。 郑和国际学术论坛七月举行 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蒋年华昨天介绍说,江苏将召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将于今年7月4日-6日在南京和太仓两地举行,开幕式在南京,闭幕式在太仓。 国际学术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将总结百年特别是近20年来中外郑和研究的新成果。据了解,自去年发布征文启事后,报名参会人员很多。截止4月20日,报名并提交论文的人数为248人,其中国内专家学者200人,遍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地区;海外专家学者48人,分布亚、欧、美、非、大洋等五大洲,具有国际学术研究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届时,论坛还将邀请国内外郑和研究知名专家、航海界知名人士、郑和下西洋途经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要、驻华使节参加大会。经过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的论文146篇,计100万字。目前论文翻译已经全面展开,预计6月20日前后出版。 一场《郑和下西洋》民族管弦音乐会也将再把南京作为内地首演的第一站。香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郭迪扬先生历时12年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郑和下西洋》将在纪念活动期间到南京演出。这台民族管弦乐在东南亚等地演出时很受欢迎,这次应邀到南京演出是在内地的第一次演出,参与演员将由台北市立国乐团、马来西亚艺演(槟州)华乐团、江苏省民乐团共同组成,包括合唱队演出阵容将超过270人。 多处郑和遗迹进行修缮扩建 在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表示,一批郑和遗址正在或已经复建和扩建,其投资力度之大、修建范围之广,为明代以来所未有。 据统计,2003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约投资4个多亿修建、扩建、兴建了静海寺、天妃宫、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郑和公园、郑和墓、浡泥国王墓等郑和纪念场馆,各场馆将在5月至7月上旬陆续完成工程建设与布展工作,正式对外开放。 静海寺 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占地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静海寺建筑群、天妃宫建筑群及商业建筑群。新扩建的静海寺郑和航海纪念馆以长廊与原有静海寺建筑相连。天妃宫片区已于5月3日对外开放,静海寺片区将于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 南京龙江造船厂始设于明洪武初年,其中龙江宝船厂建于明代永乐三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郑和下西洋所乘的宝船,约200多艘船由龙江宝船厂建造。江苏省和南京市在龙江宝船厂遗址西侧、夹江东岸修建了占地11.7万平方米的郑和下西洋主题文化公园和仿古木船,在龙江宝船厂遗址东侧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郑和国际广场。龙江宝船遗址公园全景式地再现了当年龙江宝船厂的盛况。目前,四、五、六三条船坞东西向长450米、宽40多米,将宝船厂遗址分成四块修长的条状陆地和东西两片广场。东广场复建了宝船厂管理机构提举司、珍宝馆、油麻田及高11米的了望台等;西广场为以巨锚雕塑为主的巨锚广场体验区。四片条状陆地从北向南,依次设立郑和文化体验区、航海科技体验区、蓬厂作坊体验区、船工生活体验区。位于四作塘北岸的郑和文化体验区,由郑和航海文化碑廊、郑和航海文化浮雕墙等组成,意在给游人创造一种体验和领略郑和文化的意境与空间;五作塘北岸的航海科技体验区,由航海科技雕塑、时光廊柱、航海体验台、宝船部件雕塑等组成,旨在给游人以航海知识的熏陶和古代科技的体验;六作塘北岸的蓬厂作坊体验区,由细木作坊、铁作坊、缆作坊等组成,旨在给游人体验和感受明代宝船厂生产的场景;六作塘南岸为船工生活体验区。 郑和墓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麓,占地面积约20亩。1984年10月-1985年7月,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有关部门对郑和墓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郑和墓,完全保持回族及穆斯林葬仪的习俗、规格和风貌,选用青石料砌成墓园及墓室,后墙上镌刻“郑和之墓”四个大字。墓园下为二十八个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每个平台有7级台阶,象征他七下西洋。另外,还建有碑亭、陈列室。去年以来,江宁区政府再次对郑和墓进行全面整修。墓园、墓包、墓道全部更换成石质材料;新建一座石质牌坊;扩建陈列室(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并更名为“南京郑和墓史料陈列馆”。 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之墓,是南京市唯一一座明代涉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浡泥国即今文莱苏丹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9月,浡泥国王出访明代首都,因染急病死于南京。明成祖朱棣按其意愿为其修墓安葬。2002年,政府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浡泥国王墓一期工程。 今年,市区两级政府又投资兴建浡泥国王墓二期工程,二期工程主要包括:文莱风情园;新建700平方米展览馆,主要陈列展示中文交往、文莱风情、伊斯兰文化的实物与图片;建设100平方米的音像放映室,详细介绍文莱国的历史、地理、风俗等情况;建文化特色商品街等。 郑和公园 郑和公园原为郑和府邸的后花园,始建于1985年,园内主要有郑和像、郑和纪念馆以及郑和生平事迹及重要文物展,占地2.4万平方米。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展示郑和文化,白下区投资1亿元改造扩建郑和公园,把郑和公园建成文化性的纪念场地、开放式的市民广场。 另悉,太仓市修缮天妃宫、新建郑和纪念馆、郑和广场等完成了方案设计,已经开工建设。 专家谈郑和下西洋及其意义 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谜最多的伟人之一,许多谜至今仍未解开。中国新闻社文字记者韩胜宝、摄影记者蒋振江,带了100多个题目,今年年初从郑和起锚地江苏太仓出发,沿着郑和的足迹,探寻郑和之路,采访了海内外数十位郑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探访郑和在东南亚和中国国内的遗迹,从政治、军事、航海、经贸、文化、科技、外交、宗教等领域,试图通过文字和图片全方位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郑和之谜。 昨天,记者和正在福建探寻郑和船队停泊港遗址的韩胜宝取得了联系,他向记者讲述了多个他采访过的专家的观点。中国船史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辛元欧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为中国木帆船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明初造船匠师的精湛技艺,设计建造了远洋航海性能优良的郑和宝船,号称巨舶。郑和下西洋每次均要出动百余艘巨舶,说明当时明朝的造船厂也是举世称雄的。 著名郑和研究专家郑一钧说,郑和七下西洋在政治上建立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友好局势,在经济上带来了“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繁荣的历史时期,在外交上使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关系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军事上使海路畅通确保海外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向亚非各国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医疗技术。 南京市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系主任助理陈江江昨天对记者表示,郑和下西洋是经济发达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具的国家,但是人们通常认为中国的文化是黄土文化,但事实并非如此,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郑和下西洋标志人类文明史上的交流互动从陆上通道向海洋通道转换,最终奠定了东西方文明汇合于海上的格局。郑和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江南时报》 (2005年05月18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