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4岁院士携虫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2:24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许可臻 实习生周晓宇 摄影陈焕联

  2005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将于明天开幕,昨天下午,年逾古稀的著名科学家郑守仪在丈夫陪同下,带着神奇的“虫宝宝”来到了上海。今天一大早,她又马不停蹄赶到了东方明珠展览处,亲自布置展台。

  郑守仪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著名海洋有孔虫专家。一个月前,郑院士在网上偶然看到了上海举办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的消息,她意识到这是一个给孩子们普及海洋知识的大好机会,立即主动联系了上海组委会。记者昨天下午专访她时,她看起来仍旧精神矍铄。

  她小心翼翼地举起一个个精致的“有孔虫”模型介绍着,脸上流露出的是孩子般满足而天真的笑容。在郑院士那里,记者看到了很多模型和照片,这种直径不足一毫米的单细胞生物的壳,在郑院士手中被奇迹般的放大,成了一件件精巧的艺术品:它们有着天然美丽的曲线,构成各种生动的造型,有的像南瓜,有的像花瓣,还有的晶莹剔透,有的浑圆可爱……它们在郑院士手中安静着,仿佛在默默地向你讲述着一个关于沧海桑田变幻的古老故事。

  郑院士第一次看到这幅瑰丽的图景,还要追溯到1955年,那年正在菲律宾大学读书的她,偶然在一个教授的显微镜下看到了这群姿态各异的小虫,“它们太美了!从此我就着了迷,这一迷,就是四五十年。”她微笑着回忆。回国后,她从事了有孔虫的专门研究工作,足迹遍布了从渤海到南海漫长的海岸线以及附近的部分岛屿,建立了1500多种有孔虫的详细的描述记录,在大量繁复的工作面前,郑院士没有皱过眉头,因为更多的发现只能让她更多的接触到大自然的美。

  “有孔虫不仅集成着自然创造的美,更凝结着科学发现的美。”她说。这种数百万年历史的小虫个头虽小,却是神奇的“生物明灯”,科学家依靠它能了解生物地层、古海洋、古气候,就连石油勘探开发也少不了它。

  幕后花絮

  巧的是,5月20日郑院士将迎来自己的74岁生日。当记者问起生日怎么过的时候,老人笑而不答。“我们其实从不过生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一直协助妻子做研究的丈夫傅钊先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后天下午1点,郑院士将驻守在展区,在现场为小朋友们讲解有关知识,“也许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是最好的过生日的方式吧。”郑院士笑着说。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