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多少新闻可以成为独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5:40 中国新闻网

  内地N市一位小学女教师飞身挡车,勇救学生,她在一个瞬间的生死抉择感动了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敏感的记者们获知这一消息后就立即从他们的编辑部出发,据说各地先后有六七十家媒体的二百多名记者,纷纷走访英雄教师的同事、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和亲人,都想从他们那儿“挖”到独家的报道。

  于是乎,有关英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件往事,目击者和当事人都不得不向记者们讲述N遍。

  谎言重复千遍成了真理,真话重复上百遍,是个什么情形呢?我知道的是,采访对象在一次次答记者问之后开始老到多了,只是少了激情:本来结结巴巴的,变得出口成章了,本来泣不成声的,变得谈笑风生了!

  有新闻同行幽默道,再采访下去,英雄教师可能要死去活来了,她要向记者们求情:不要采访了。──因为那位教师本来生前就对荣誉看得很淡。

  这是本人最近亲身经历的一次新闻“轧堆”。而记者轧堆其实早已不成其为新闻,每一起恶性的事故、每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轰动的案件、每一个重大的典型背后往往都有人头攒动的记者。

  佘祥林杀妻案前些天重审时,内地各地一百二十多家媒体的二百多名记者从四面八方赶往湖北京山县采访,记者们不仅将当地宾馆的房价抬高两倍,还将与佘祥林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大炒特炒一番:他会不会与前妻复婚;他过去与前妻的矛盾;他到母坟前烧纸;他准备申请赔偿……

  有人说,有新闻就有记者,记者的工作本来就需要轧堆,记者轧堆的地方一定需要拚抢。不过,有人则对记者拚抢“佘祥林杀妻冤案”有不同的看法:当初,佘祥林的妈妈和亲人曾经四处上访反映冤情,记者和媒体又到哪里去了呢?

  新闻工作的确需要有拚抢的职业精神,但应该在什么地方拚抢?应该在什么时间拚抢?应该对什么新闻拚抢?这越来越是个问题。

  本地某一天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并没有大的伤亡。事故现场除了当事人和三名交警外,还有二十多个人,他们都是记者,来自十一家媒体。光新闻采访车就开来四五辆,摄像机五六台,相机无数架,闪光灯直闪,事故现场笼罩在浓烈的新闻大战氛围之中。──记者“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一个路过的出租车司机不屑地骂出了一句实话:多大的事,一个个像神经似的。

  淮安氯气泄漏事件发生之后,本地及外地的记者蜂拥而至,香港某电视台的记者也在第三天闻“氯”而动,先是东窜西跑地躲避现场指挥的驱赶,后又穿越高速公路,和飞驰的车辆抢道,在氯气笼罩的地方穿梭,消防员戴着防护措施还有中毒倒下的可能,而他们两个记者却连口罩都没戴……在村间的马路上,恣意地转向、掉头、逆向行驶,过足了违反交通规则的瘾……──这是记者在采访手记《穿梭在氯气中的幸福》里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

  我确信,记者对新闻的拚抢是对氯气包围下百姓生命安全的关注,可是在采访途中,怎么可以漠视别人的生命安全?又怎么可以漠视自身的安全?其实,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已在第一时间将事实真相悉数公布于众;既无独家新闻可抢,又无深度报道可挖,该电视台记者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嚼别人嚼过的馍”有何意义?于事故的善后又有何价值?

  前些年,社会上流行“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防的是坑蒙拐骗的假记者,防的是吃拿卡要的伪记者。而现在,我又听到有人议论:最可怕的是记者的敬业。言下之意,记者一旦敬业,不是有什么事情闹大了,就是有可能要把什么事情闹大。

  刚刚进入新闻这个行当时,前辈们反复叮嘱:做记者的千万要不卑不亢,而以我现在的感觉,做记者要不卑不亢,还要不“抢”不“轧”,且不论新闻资源的浪费、新闻炒作的无聊,静下心来想想:那种无视自身或别人安全的“拚抢”,那种折腾、捉弄采访对象的“轧堆”可取吗?

  从自律的角度,媒体和记者应该有理性而独立的自问:有多少新闻资源可以成为独家?有多少新闻价值值得挖掘?从他律的角度,有关部门应该给重大、突发的事件或典型的采访报道上规矩,媒体的独家意识、现场意识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不闹大轰,不能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新闻工作应该有这样一条职业底线:干预而不可以干扰,帮忙而不可以添乱。

  在理性之下、底线之上的敬业,才是可敬的!

  文章来源:香港大公报 文/周云龙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