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眼】纾解“禁放”僵局 此其时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6:53 人民网
【文化眼】纾解“禁放”僵局此其时也(图)
【前言】

  从本月16日起至30日,《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集市民意见。草案规定每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北京除车站、机场等8类公共和重点消防区域外,允许市民燃放烟花爆竹。详细

  从1993年开始,北京的的“禁放令”已经实施十三年头了,可是每年春节依然能听到不绝于耳的鞭炮声。禁放令早已经成了一纸具文。《草案》的出台预示着北京执行了13年的“禁放令”有望过渡倒“限放”,并最终结束放与堵之间那场尴尬的游击战。从禁放到限放:禁与放的僵局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沿袭了近千年的民间习俗,已成为过年约定俗成的表情达意的形式。不少人觉得,没有鞭炮声就没有年味,不能算是过年。

  然而,在人口密集的都市,由于不规范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炸伤、火灾、污染等许多负面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广州在全国率先颁布燃放烟花爆竹“禁令”,随后全国大中小城市群起效仿,1993年北京市人大审议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据有关部门统计,10多年来,中国总共有282个城市禁放鞭炮。

  在起初大约3至5年中,由于执法力度大等各种原因,春节北京几乎不闻鞭炮声。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春节联欢会,包饺子。然而,最近几年,不能放鞭炮,庙会也没有了原来的样子,很多人都在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冷清。好像对文明生活的追求越彻底,对传统的清理就越干净。这种“干净”最终导致了传统年节的空洞和寡淡。因此,近年来,恢复春节燃放鞭炮以增加节日气氛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有106个实施禁放令的城市重新开禁。

  开禁可能更多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拿执行鞭炮禁令最为严格的北京市,2004年春节期间,有3万多民警参加查禁燃放鞭炮,查处250起违禁案件,拘留或罚款28人。但这没有挡住北京人的兴致,春节期间人们基本上是在鞭炮声中度过的,从除夕到初五,北京四城八厢的鞭炮声简直没断过,入夜后更是礼花彩弹此伏彼起。

  尽管开禁都是有限的,“禁放”变成“限放”,限制时间、地域燃放,但是毕竟“禁放令”开始松动了。下一步,究竟是进一步放开,还是再次严禁,埋出这一还需要多久?似乎“禁放令”已经处在了“禁”退两难的境地。爆竹辞岁:何陋之有?

  燃放鞭炮成为民俗历史悠远。《诗经·小雅》中就有“庭燎晰晰”的句子,“晰晰”就是火烧竹子的声音,是放鞭炮最古老的雏形。古人用竹爆声来避邪驱鬼。火药发明后,燃放鞭炮开始盛行,但避邪驱鬼的目的逐渐减弱,演化为迎神和辞旧迎新的标志,并表达民众祈福、祥和、喜庆的心理。爆竹辞旧岁,新桃换旧符,正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文化含义。

  在禁与放双方旷日持久的展论中,双方的理由都是很明确的,一点也不含糊:主张禁止的,说燃放鞭炮污染环境,伤害人身;主张放开的,说燃放鞭炮是传统年俗、民俗的重要部分,无鞭炮则无节日气氛,维持燃放鞭炮的习俗也是保护传统文化。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我们必须正视燃放鞭炮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比起一种文化的传承,禁的理由远远不够充分。诚如有人指出的:说燃放鞭炮会造成人身伤害,可全国上亿人燃放鞭炮,由此造成的伤害能有多大比例?全国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十余万人,伤百余万人,远超过燃放鞭炮,莫非就要全面禁止汽车吗?

  看到禁放一方的理由,我们总是不由得想起“因噎废食”这个古话,虽然老生常谈,但是对放与禁的问题还是一针见血的。十二年过去了,当我们还不知道今天限放会不会成为明天的全面开禁的时候,思考当初禁放的理由和程序,都未免有遗憾。用立法的形式来强行禁止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行为,未免有点鸡蛋碰石头的感觉。李银河博士曾经说起:如果按照我们法律规定的那样,把所有传播、观看淫秽制品的人都拘留起来,那全国的监狱一定人满为患。为道德立法是很危险的事情,同样,用立法的形式禁止文化行为无疑也是无的放矢。禁放令实行的十二年间,年年春节鞭炮声不断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脚。

  此外,主张禁放的人还有一个理由:鞭炮声扰民。我们尊重这类个人化的诉求,可是还远没有到用立法禁放来表达尊重的地步。纾解僵局:根在文化自信心

  燃放鞭炮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习俗,被一些人称为陋习而被禁止。这个观念是首先要得到纠正的。如果按照那个逻辑的话,人类发明的在公路上跑汽车的游戏是最大的陋习,因为车祸几乎是名列前矛的死亡原因,这且不说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说到底,环境的因素、安全的因素都不是禁与放的最根本因素。纽约市在2004年宣布农历春节期间允许放鞭炮。今年,管理最为严格的新加坡也部分解禁鞭炮燃放。并不是纽约和新加坡就不考虑安全和环境问题,这里更重要的是文化观念的问题。当他们认可了中国文化的地位、了解了中国文化的习俗后,允许放鞭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把放鞭炮当陋习的,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来禁止它;把放鞭炮当传统民俗一部分的,同样可以找到各种措施来减少放鞭炮的负面影响。许多城市的鞭炮禁令与其禁而不止,不如因势利导,开禁但要加强管理和服务,比如节日期间选择适当地段多设些燃放点,有组织地销售没有危险的烟花品种等。这样既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也达到控制火灾、伤人和噪音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杂文作家郭松民在《江南时报》著文指出:当初禁放,现在为什么又要开禁呢?从近年来的争论看,台面上的理由仍然是技术性的:执法成本过高,社会效果不好,等等。不过我以为,深层次的原因却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开始增强了。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的传统文明,和繁荣富足的生活并不矛盾。西方文明仅仅是文明的一种,而并非文明的标准。因此,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反而会使我们产生一种中国人所独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我看来,这也是燃放爆竹以外的其他传统文化习俗逐渐复兴的一个基本原因。从郭先生的观点看来,要想解决禁放僵局,技术型的考虑还在其次,文化观念认同才是最主要的。好在如今已经有了正视“陋习”的文化自信心,纾解这个僵局的时机应该来到了。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