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何日君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1:03 青年参考

  在家乡尘土飞扬的街道上,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师永刚13岁。他在地图上查找家乡与台湾的距离,他与她的距离,3700公里。数字只是抽象的概念,心理的距离却能在瞬间缩短。19年后,师永刚出版了两本有关邓丽君的书:《邓丽君画传》和《邓丽君私家相册》。

  他试图借此来重温一段历史。尽管最初走近他的,并非真正的邓丽君。

  那一代人会有共同的记忆。带着偷偷摸摸冒险之后的快感,倾听邓丽君的“坏歌”。与邓丽君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资本主义”、“精神污染”和“靡靡之音”。在那个年代,她和她的歌都不可能“光明正大”地流行,那些所谓的“邓丽君”磁带,不过是国内歌手的翻版之作。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管是真是假,明禁还是暗限,都没能阻止邓丽君和以她为代表的港台文化的流行。她是太多人心里的记忆,歌声还有那些特殊日子,组成个人经历的一部分。

  当然,一个人的过去,总或多或少与他人相关。可很少有人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成为公众生活的集体记忆。时至今日,你依然能在KTV包房里,听到有人声情并茂地演绎邓丽君,不管是柔情女子,还是那些微醉的中年男人,他们想表达的,恐怕不仅仅是对一个女歌手的怀念。

  《邓丽君私家相册》的最后,有这样的话:“世界史即私人史。那些灿若星辰的人神共存于史册的每个角落。他们或在天堂,或在人间,但更多的是在纸上留存……每个名字都是一截历史的表情,人的脸孔与想像力,成为我们接近他们的依据。我们会从这些人的呼吸中找到那个年代的呼吸,甚至以他的方式想像那个年代。”或许,这就是对人们怀念的阐释。

  书放在眼前,一页页翻过,突然感觉邓丽君在熟悉里透露出一种陌生。这种说法或许不大准确,对于一个末曾谋面的人,你不能说真的认识她。

  可事情就是这样。相信众多的邓丽君的热爱者们,都是凭借歌声和照片,凭借想像来完成对她的理解,由此成就的有关邓丽君的记忆,会千姿百态截然不同。

  而这,恰恰是她的魅力。因为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歌手,一个女人,而是不同的个人经历的见证。将这些片断串起来,就不再是个人历史,而是整个社会的一段纪录。

  不同的人,会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但谁也无法否认,邓丽君对华语歌坛的的影响,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潜移默化。至少在最初,通过邓丽君的歌声,人们得以知晓样板戏、语录、口号和“江山一片红”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尽管这种了解带着某种“偷窥”的味道,尽管这种影响从来都不曾大张旗鼓,但其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如今,邓丽君离世已有10年。有关她的种种记忆并没有香消玉殒,足见怀念的力量。

  当岁月浓缩为照片,一张张从指尖滑过,心里竟然有了些感伤。人的一生,就这么快地,随着书页的翻动,轻轻悄悄地逝去。书里的照片好好放在那里,想看了,可以从头看起,翻过来再翻过去,时光却无法重现。

  用画册纪念一段逝去的时光。惟有歌声不散,温软柔媚的飘扬里,是深深浅浅的旧事的影子,还有闭上眼睛就能够看得见的纯真容颜。

  《邓丽君私家相册》师永刚 楼河编著 作家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