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经营管理改进空间很大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5:40 中国青年报 |
“博物馆虽然是公益性事业,但是也不能完全放弃产业思维,也要有创收意识。在这方面,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等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博物馆处处长周明说。 周明介绍,上海博物馆在硬件、研究和展览上已经和国际接轨。去年,上海博物馆策划国宝展,成功地营造了媒体轰动效应,出现了观众排队买票入场的场面,纪念品、画册等也销售一空。 周明认为,国内的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出租场地等方式创收。天津自然博物馆和一家企业合作,将博物馆一层改造成海洋馆,去年“五一”期间形成了访问量高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博物馆的特色就在于文物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技术手段、资金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博物馆展品陈列的设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吸引观众的需要。”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国家博物馆学会会长张文彬说。 张文彬认为,要改变目前许多博物馆门庭冷落的局面,就要加强展陈内容设计和展品陈列手段的研究,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互动参与功能的凸显也十分重要。例如有的博物馆举办古代印刷技术展时,邀请观众自己动手进行木版雕刻印刷,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还有不少博物馆开辟了专门面向青少年的小天地,请他们就展览内容回答问题,帮助他们认识展品的种类名称等,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我国曾于2004年奥运会期间在雅典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文物展,参观人数超过16万人,其中包括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和荷兰王室的成员;而同样的展品在国内展出时,却遭遇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认为,我国的民众尚未形成亲近博物馆、将博物馆作为终身朋友的习惯和意识,博物馆在这方面如果有所作为,将有利于走出目前的困境。 在谈到如何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时,梅宁华认为,一方面是硬件的建设,更重要的则是服务、管理等软件要跟上。张文彬也表示,在经营管理方面,我国的博物馆还“大有文章可做”。 作者:本报记者 吴珊 实习生 程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