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未来创造新文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5: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施芳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沐浴着春光,西湖向游人呈现着妩媚动人的面容。打动我们的不仅有广为人知的西湖十景,还有灵隐铜殿、钱王祠铜献殿、雷峰新塔等新景观。一位年过六旬的铜雕艺术大师不仅用双手锻造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他所倡导的新文物运动也影响并改变着杭州,冲击着中国城市化的走向。

  造城运动割裂文脉

  “千城一面”留下平庸

  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城浪潮正席卷南北,长三角地区更是引人注目。“长三角:热演造城运动”、“杭州耗资2278亿的新造城运动”……这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有资料表明,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大约是30%,到2020年要达到55%。造城运动带来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造什么样的新城市?

  2001年,德国建筑学会会长汉派尔先生来中国访问。谈到对城市的观感,他意味深长地说:“当我驾车从北京行驶时,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可能是在迈阿密、新加坡或者在法兰克福,所有的高层建筑都是一样,没有各自的特殊个性,只有从写的字上才能看出是在中国。”

  中国的专家把这种毫无特色、风格可言,以流水线方式克隆的城市建筑格局称为“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建筑大师吴良镛提出:改革开放后,现代建筑形形色色的流派铺天盖地而来,建筑市场光怪陆离……这些未经消化的舶来品和种种形式主义破坏了城市原来的文脉肌理。专家们对像做八股文一样的中心商务区、广场、步行街、环线等“千城一面”的建筑风格,甚至提到文化腐败的高度来看待。

  面对如火如荼的造城风暴,面对巨大经济利益诱惑带来的平庸,一位长相儒雅、说话斯文的杭州人坐不住了。2003年,在杭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他提交了一份议案,题为《倡导新文物运动,破解千城一面的难题》。身为老字号“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朱炳仁希图在变幻的城市风景中高擎起文化之旗。

  创造“新文物”保护“准文物”

  为现代历史存照

  何为新文物?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新文物是现代历史的见证,是记录现代社会发展足迹的实物见证。新文物运动则是倡导现代人有意识地在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上,进行超越历史的创造性劳动,其中包括了有意识地创造“新文物”和保护“准文物”两大部分。

  在实践中,新文物运动呼吁对于那些每年上万亿资金的建设项目,在为当代服务的同时,要尽可能少留垃圾、少留包袱,少些平庸之作,多些经典创造,为后人留下凝聚当代人智慧的文化遗产。

  朱炳仁将这样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灵隐铜殿、桂林铜塔、杭州雷峰塔及钱王祠铜献殿等铜建筑均出自其手。更有数量众多的铜画、铜书、铜牌、铜联等铜饰品点缀着杭州的角角落落。他的创作,已经在杭州形成独特的风景旅游线,雷峰塔年参观人数已达300万,其中不少人是冲着精美的铜艺术而来。2002年11月1日,在雷峰塔倒塌78年之后,经朱炳仁之手,一座披着彩衣的雷峰新塔落户在西子湖畔的夕照山上。

  融入当今时代的最新创造

  城市化进程中打造民族“重器”

  “重器”一词见于《史记》:“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九鼎自秦末失传已久,但以鼎为代表的“重器文化”,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城市的标志和灵魂。

  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的“重器”,犹如天坛之于北京,雷峰塔之于杭州。那么,新时期的重器如何涌现?它们应当如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并且可以传之后人?譬如奥运会的建筑是否可以作为“重器”流传下来,世博会的场馆是否也能成为“重器”?

  我们独特的工艺美术,又该如何在对民族“重器”的期待中得以复兴?相对于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工艺美术一直被不少人当作雕虫小技。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书法、绘画巨匠辈出,而工艺美术的匠师鲜有青史留名,行至现代更是日渐衰微。但城市化的浪潮带来了对于大型工艺品的需求,倘能在新文物运动的大旗之下,将这些处境艰难的民族工艺,融入当今时代的最新创造,进入城市的大雅之堂,那将不仅为民族文化酿造新鲜生机,也为城市带来文化活力。

  在一片轰隆隆的造城声中,新文物运动从西子湖畔发端,催生我们关于文化传承的思考。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19日 第十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