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眼球”不是媒体的终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7:11 大连日报

  日前,读者都从报纸上看到了吉林省吉林市初二女生李玉(化名)在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但却因媒体过分宣传、炒作而感到委屈甚至苦恼,最后被迫转班的新闻。作为媒体工作者,读罢这则新闻,笔者感到心中像是被重重地刺了一刀。

  李玉自幼拾荒助人,荣获2004年“吉林省十佳中学生”和“2004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荣誉称号。助人的李玉原本是快乐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她赢得了同学们的信赖,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而这种快乐,又促使她更热心地帮助别人。

  然而,媒体的“揠苗”和炒作,使李玉失去了快乐,也伤害了李玉幼小纯真的心灵。许多媒体把原本学习不好的她描述成是一个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的好学生;甚至有媒体异想天开地杜撰:“在听取李玉的建议受到鼓励后,一个下岗工人成了富翁。”随着李玉名字的频频出现以及媒体的浮夸,周围的人怀疑起她当初的动机,有同学开始嘲讽她“脑子是不是有病”?“学习不好,就找歪门邪道出名”,以致于每天到班级上课都成了李玉最大的心理负担。

  这是一出十分典型的悲剧。在这出悲剧里,一些媒体充当了“杀手”的角色——一个扼杀纯洁心灵的杀手,而且用的是看上去似乎是“高尚”的手法——树立“高、大、全”形象,“弘扬主旋律”。不过,悲剧的浓重色彩恰恰也在这里。

  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大。但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传媒及其从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将新闻的社会责任抛诸脑后,把吸引读者眼球、追逐金钱效益作为唯一的目的。于是乎,便有了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等低级庸俗的新闻。有的媒体为了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不惜制造假新闻,甚至先造谣后澄清。然而具有隐蔽性危害的当属“李玉悲剧”式的新闻。这类新闻从表象上看,为公众塑造出了一个个“高、大、全”的形象,是突出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其实,由于这类新闻违背了新闻传播真实、客观等原则,在公众心目中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那些低级庸俗的新闻。值得警惕的是,现在一些媒体正是打着正面宣传的幌子来制造假新闻,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这种做法继续下去,将会引发社会对媒体的信任崩溃。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