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欣叶上菜——精致台湾料理即将落户北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8:06 人民网
欣叶上菜——精致台湾料理即将落户北京(图)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讯记者周贺报道:一般人很难有机会探访宝岛台湾,品味地道的台湾美食,而6月中旬,拥有28年历史、在台湾料理界拥有领先地位的台湾餐饮集团——“欣叶”即将强力进驻北京、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台湾料理(简称“台菜”)旗舰店,让台湾菜不再只是抽象的名词,而是吃得到、尝得到的精致料理。为了增进人们对台菜的了解,欣叶举办“台湾美食鉴赏会”,让媒体朋友抢先知晓台菜的精神与特色。

  欣叶从1977年以台菜起家,首次将台湾筵席菜带入台菜餐饮市场。凭着积极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用料食材的讲究,和主动服务的亲切态度,让欣叶不但拥有旗下多个业种共计14家分店外,近日也即将在北京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旗舰店。欣叶之所以选择以北京作为试金石,除了北京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人文精神的富集地,不乏宽仁、厚道的待人之道和人际情怀外,而实践欣叶老董事长李秀英的期望:将台菜改头换面、发扬光大,成为中华美食之一,也是其中之原因。

  一般人对台湾餐饮的了解多局限于“珍珠奶茶”与“刨冰”,实际上台湾历经明清的开发以及近代的历史事件,促成了民族大融合,也融合了更多的饮食文化,独特的文化背景,造就出台湾料理的内涵。若就食材与烹饪的繁简度区分,台菜可分为小吃、海鲜与正宗台菜三大流派。

  台湾的小吃是台菜中的经典,小吃是相对于正餐与盛宴的一种料理,因为物美价廉与变化多样的特性,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海鲜则受台湾环岛地形影响,渔产丰富,自然食材上也运用了许多海鲜,讲求口感清淡、醇和、鲜美,并兼有甜辣味,注重制汤。而正宗台菜则由于早期一般家庭吃不起大菜,较精致的菜色,多在应酬为主的餐馆、或宴客场合中发展出来,这算是精致台菜的起源。精致台菜在食材与烹调方式都很讲究,欣叶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将台菜成功转型为精致餐饮的领头羊。

  “有情、用心、真知味”是欣叶一贯秉承的经营理念,待人有情,态度用心,专业真知味。累积20多年的专业经验,欣叶提出以“真知味”为事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实在,诚信是谓“真”;“知”:强调的是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味”:是色,香,味三要素中的基本。

  欣叶菜色传承古法制作,有道地的台湾家乡口味,并在此基础上又研发多变独特的菜色。在欣叶用餐,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还有一种浓浓的乡情,带给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欣叶即将落户北京,这对于广大的美食爱好者来说,今后又多了一个美食天堂。欣叶旗舰店将以独特的台湾文化为背景,以精致的台菜为招牌,将为北京的餐饮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如“孔雀乌鱼子”:使用台湾过年必定少不了的乌鱼子(海产之一,取乌鱼卵制作而成),将之摆盘呈现富贵豪华相貌;花枝浆(海产之一,鱿鱼)及海苔包在乌鱼子外层,营造出多层次口感,入口咸而后甘香的滋味,就像慢慢回味一年辛苦的记忆,尽享苦尽甘来的滋味;又如长相讨喜、栩栩如生的“鲤鱼大虾”,以土虱(鱼种之一,形类泥鳅)为底,整只明虾,再和以虾泥与花枝浆,用瓜子仁一片片斜插,创造出鱼鳞的效果后,再沾粉下锅油炸,光制作就得耗时4小时,口感酥脆、鲜美、虾肉扎实。

  这一次的美食鉴赏,从前菜、主食、各式肉类、汤类、点心,让人见识到欣叶从家常料理到宴席料理变化多样的面貌。除了料理的不同外,欣叶更重视烹调过程的手续,煎、炒、煮、炸、蒸,不仅是单纯的烹饪方式,也是调理口感的重要手段,手工的繁复在欣叶也是品质的保证。凡煎猪肝、手打鱿鱼羹、香蒜腓力、卤肉笋干,都是欣叶的招牌菜。

  大部分中式菜系都不太注重甜点,一路吃下来高潮迭起,最后戛然而止,没有一个精致的收尾。这一次的美食鉴赏,欣叶端出“杏仁茶”和“杏仁豆腐”,用新鲜杏仁加一定比例的花生仁,和水磨出杏仁浆,过滤之后煮开,冬天调入糯米粉煮成稠厚甜美的杏仁茶;夏天加入太白粉水,在火上慢慢用锅杓推干,变成又香又Q的杏仁豆腐。费工又耗时的手制甜点,让人回味无穷。

  欣叶将于6月在北京开出它的旗舰店。届时,人们将可以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台菜,同时对台湾菜的精髓有所了解。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