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津冀协作起“和”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9:21 河北日报

  5月18日,廊坊。

  前一天尚浓云密布,细雨纷飞,这一天已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天公作美,让这一天正式开幕的5·18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的主办者们松了一口气,也让沐浴在清风丽日里的嘉宾欣赏了廊坊的美丽景致。不过,除了廊坊的美丽景致,更令人们关注的还是这次国际商务节上,在环渤海经济区合作的突破和京津冀一体化等方面会透露怎样的信息。

  环渤海合作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儿?如果把环渤海比做一个大鸟,作为躯干部分的京津冀一体化的脚步走到了哪里?河北在以什么样的方式迎接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趋势?一连串的疑问,答案不仅要在有关方面的表述中探询,更要从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寻找。

  1

  实质的突破虽然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正式开幕在5月18日,但此前一天,作为商务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已先期举行。

  论坛开始前,一个疑惑始终悬在记者心中:会议组织者博鳌亚洲论坛准备了演讲嘉宾资料,但在环渤海省长对话名单里,为何没有北京代表的名字和资料?

  同记者一样,不少人都在猜测,如果北京缺席,是否会影响此次对话的实质意义。但是当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出现在对话现场,并提出北京市将继续推进与内蒙古、山西的煤炭电力开发合作,积极探讨在唐山、秦皇岛建设核电项目的可能,积极探讨水权划分机制的问题,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合作开发等系列设想后,人们释然了。

  范伯元演讲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应和了论坛开幕式后举行的环渤海省(市、区)对话活动开始伊始,主持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开门见山地提议:“我们今天对话的主题就是寻求突破口。在环渤海地区合作中,有哪些事可以先做起来。所谓突破口就是可以先做起来的事情,比较容易做的事情,也就是先易后难。我们要对此作一次求实的探讨。”龙永图高兴地评价北京方面的发言都是“干货”,“含金量颇高”。

  咀嚼着此时北京捧出的“干货”,不能不说,如果没有一年前在北京科博会“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等省(市、区)一致同意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就在那次论坛后一个月,在廊坊举行的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上,环渤海省(市、区)就建立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达成框架。两个月后,博鳌亚洲论坛会同环渤海有关省、市、自治区政府,在廊坊举办了首届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就定期举办面向东北亚及环渤海地区论坛和商务活动等方面达成共识。

  虽然去年5·18原本计划签署并发表的《无障碍旅游廊坊共识》最终未能形成文件,但也为环渤海如何建立合作机制提供了意见和参考。也许有了去年的经历,此次对话,气氛之融洽、各方见识之统一、成果之明显出乎意料,让人们感觉,环渤海经济圈在融合道路上,又上了一级台阶。

  随着大家对话情绪的高涨,区域规划、交通体系、产业对接等一系列“突破口”被提了出来。

  当天下午,龙永图的晚饭又推迟了,因为此次对话很多收获需要整理。最终会议提出了“廊坊建议”,就这一地区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其中大家共同举办“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的倡议不仅为此次对话作了最好的小结,也使环渤海各地拥有了主动接洽谋划合作的机会。

  如果把去年作为环渤海合作突破之年,那么在今年的合作论坛上,京津两地的积极态势无疑可视为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结束坐而论道、走向实质合作的起步之年。2资源的整合此次5·18国际商务节上,很多人向记者打听活动安排中由北京青年报主办的城市新生活主题酒会。作为一个传媒及颇具北京地域色彩的会议组织者,北青报为何来到5·18?

  “北京将成为天津人、河北人的北京,天津将成为北京人、河北人的天津。城市的范围应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使人们的工作、休闲、娱乐生活突破城市边界,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生活空间。”酒会上,主办方和来宾达成共识并共同发出题为“城市联动,创造新生活”的倡议。仔细咀嚼这个酒会主题,人们不禁会联想到,作为首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传媒企业,由北京青年报控股的北青传媒一直将跨地域、跨媒体、跨领域作为发展战略。

  “大北京战略下,我们希望发挥传媒优势,做环渤海地方政府、政府与投资者之间、业主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促进城市间无边界的交流。同时,以京津冀地区为主干的环渤海经济区是我们市场开发的重点区域。”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表白,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北京青年报积极参与5·18国际商务节的初衷。据悉,北京青年报目前在天津的发行量已达2万份,待时机成熟将准备在津开设地方版。如今,他们已把目光投向整个华北地区,力图在环渤海区域打下深厚的根基。

  借助廊坊5·18国际商务节这个平台,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联络感情,并不仅仅是北青传媒一家企业的想法,从这次商务节各项活动的主办者、参加者的背景,都不难看出京津企业的色彩。在东北亚及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举办的一场城市对话中,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天津泰达集团总经理孟群,顺驰中国董事局主席汪浩,天津福利城董事局主席谢强等,对话现场观念交融、碰撞,现场外是企业间彼此合作。

  在人们为环渤海区域“生活一体化”的提出欢呼雀跃时,一场又一场京津冀以及环渤海地区成员间的经济竞合也同时展开。

  面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积极主动的态势,为京津冀企业间的竞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已成为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的共识。

  从去年底到现在,无论是来自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还是来自京津两市政府,合作消息不断。国家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京津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京津塘高速公路复线今年上半年有望开工,为环绕京津形成半小时到一小时都市圈奠定交通基础。

  5月16日,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北京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开场白中放言:“八十年代看深圳、珠三角;九十年代看上海、长三角;本世纪前二十年,要看京津冀和环渤海。”

  在天津实现勃勃雄心之前,城市的功能定位将是其首须解决的问题。此外,戴相龙看好交通发展对城市的推动作用。据介绍,天津将在两三年内把一百亿美元的投资变成最先进的交通设施。

  “2004年初在国家发改委组织协调下,京津冀三省市就推进区域合作达成廊坊共识,京津塘高速公路复线,京津塘高速公路,首钢搬迁,北京内蒙古联合开发电力、煤炭等一大批区域合作项目的实施也说明环渤海区域已经进入了合作发展的新时期。”范伯元结合京津冀发展新态势作出了这一判断。

  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所说:“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在政府行为的背后,市场力量已经开始整合这一区域。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京津冀三地短线旅游十分火爆,突出特点是三地互为目的地,穿梭观光,呈现出区域旅游联合态势。

  据我省旅游局提供的数字,“五一”长假前6天,京津周边承德、秦皇岛、石家庄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共接待游客126.69万人次,除本地游客外,最多的是京津游客,约占45%以上。

  与此相对照,北京房山、密云等地也迎来了大批河北游客,据北京房山区旅游局值班人员初步统计,“五一”期间,密云旅游区的游客中,河北游客至少占了25%以上,自去年全年河北游客人数首次超过天津之后,这个长假河北可能仅次于北京当地,成为密云最大的游客来源地。3自我的重塑

  提起环渤海,提到环京津,人们总习惯于拿“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历程作参考。诸多研讨中,有人提出文化差异是环渤海地区融合进程较慢的症结之一。

  在见仁见智的辩论声中,河北立足自我的主动发展意识却开始了孕育成长。

  越来越多俄罗斯游客的身影出现在秦皇岛海滩上,预示着河北旅游开始尽可能地进军东北亚。在商务节开幕当天进行的环渤海城市特色旅游百家媒体推介会上,秦皇岛市旅游局有关人士介绍,去年接待海外游客16.28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游客2.77万人次。为了继续扩大在东北亚旅游市场的份额,今年4月底,秦皇岛市又组织俄罗斯方面旅行社到北戴河等地考察。

  在哈动力车间落户秦皇岛,华为信息产业基地走进廊坊的同时,河北携手新疆、内蒙古,牵手西部资源大省,同时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参与谋划京津冀城市轻轨项目。在“进”“出”之间,河北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对自身状况、外部条件、区域特征以及发展定位的审视与分析,我省作出了大重组、大协调、大联合的战略决策。产业上调整结构与规模,利用首钢搬迁和曹妃甸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省经济的脊梁。域内经济布局上,实施“一线两厢”战略,通过“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整体素质。对外开放上,注入“以我为主”新理念,遵循市场原则,通过区域合作打造更大发展平台。

  “一个省市要参加区域合作,本身不发展,本身很差,你就没有底气,很难有平等的合作,人家也不愿意和你合作,这是市场决定的东西。”龙永图在5·18国际商务节上说的这句话,为我省一系列重大调整作了很好的诠释。

  北京要成为宜居城市,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山东扎根日韩深挖开放潜力,天津滨海新区要成为东北亚经济桥头堡,内蒙古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增长优势,辽宁重振制造业雄风……

  风云际会的渤海之滨,河北板块正在谋求整体隆起。

  融合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特征的环渤海经济圈,有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先天禀赋,在5·18,人们看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留下了又一个坚实的足迹。

  本报记者 谷峰 解丽达 张许峰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