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福生 :"少年弑母"缘何上演"连续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9:40 东方网

  > 正文

  高福生 :少年弑母缘何上演连续剧

  选稿:杨申 来源:东方网 作者:高福生 2005年5月19日 9:39

  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压得金坛市镇朱寺巷村的村民喘不过气来。就在几天前,该村一位16岁少年吴某因为没有完成作业怕受母亲责怪,竟举起榔头将熟睡中的母亲砸死。母亲被他砸死后,吴某想想自己无处可去,竟若无其事地溜进网吧上网解闷。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该到底怎样教育孩子?——村民们私下里相互交流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答案。(5月18日《江南时报》)http://news.sina.com.cn/s/2005-05-18/03546671029.shtml

  近年来,学生杀父弑母血案时有所闻,让人不忍卒读:2002年2月,南宁一名17岁的高一男生,因带女同学回家过夜后被母亲责骂,遂将自己的亲生父母——一对高级知识分子杀死在家里(2002年4月1日〈新快报〉);2002年4月,甘肃多才多艺,性格开朗的尖子生齐刚,因不能忍受父母对自己长期的压制式管教,在杀死亲生母亲之后,还想把父亲也送上黄泉(2002年6月9日〈人民网〉);2003年9月,北京某私立中学学生小军,因憎恨母亲严格管教,从家中找出一把菜刀,朝母亲头部、颈项猛砍数刀,并用剪刀刺中母亲的背部,导致母亲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杀父弑母”永远都是天理难容、让人齿寒的。面对这一幕幕惨不忍睹的血惺悲剧,人们禁不住要问:我们呕心沥血养育的孩子怎么一个个成了灭绝人性的弑父杀母的刽子手?现在的孩子到底缺什么呢?按照通常的思维定势,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德育教育”的败笔,是“望子成龙”结下的恶果,是“应试教育”泛滥的流弊……笔者认为,这些原因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原困潜伏在“海面”之下。正因为如此,教育学家说:算算孩子成长的机会成本!心理学家说:现在是给家长办学的时候了!社会学家说:教育是否走进了死胡同?

  纵观这些少年弑父杀母案件,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子女嫌父母对自己干涉太多,管教太严,望子成龙心切,而父母却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不少统计表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社会的折射,一些父母将社会压力,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对财富、地位的片面追求,使一些人忽视了生活中最根本的东西——爱与宽容。这种对“爱”的理解的错位,再加上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亲关系的极端冲突,终于酿成了这一个又一个家庭悲剧。

  早在7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写到: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认为“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其次要学会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决不能用前人的“同一模型,无理嵌定”;第三是要解放,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可见,作为家长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也要了解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不仅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愿望,也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不仅要关心孩子成长的所有方面,分享他的喜悦,也要分担他的烦恼;不仅要改变孩子,更要改变家长自己!

  少年杀父弑母悲剧的频频上演,击中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软肋”。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气候”下,要求孩子必须有过硬的学识本无可厚非,但在管理上必须张弛有度,及时修补好有关教育链条,联手设置一道严密的“防火墙”,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否则,类似吴某残忍弑母的悲剧便不会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