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那一场高校招聘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13:10 贵州都市报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逐年递增的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去年起,我省开始面向社会公布各高校的就业率,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某些就业率过低、与市场不对口的专业将减少招生或停招。“就业率”随之成为各高校的“关键词”。举办大大小小的就业招聘会成为各高校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就业招聘会 学校安排精彩演出

  不久前,省内某高校为本校的学生首次举办专场招聘会,学校为此作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是接待人员的热情周到还是招聘会的有序安排,以及学生才艺表演的精彩生动,各个环节都显示出学校对此次招聘会的重视。如此热烈隆重的场合,新闻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本是一次常规性采访。招聘会原定于上午8:30开始,然而到9:00仍没正式开始。校方却将相关领导、各用人单位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全部邀请到校礼堂观看开幕式以及学生的才艺表演。开幕式从9:15开始。在一番应有的讲话、祝贺之后,才艺表演开始。精彩的表演确实展示了该校学生良好的素质,也赢得了在场用人单位的阵阵掌声。然而作为记者,当天采访的重点应该还是在招聘会现场。10:00过钟表演才刚开始一会,记者提出要到招聘会现场采访,但校方热情挽留记者继续观看节目,表示还有更精彩的节目不看很可惜。10:40记者借口上卫生间离开表演现场,来到招聘会现场。如以往所有招聘会一样,学校为各用人单位准备了桌子,挂出了牌子,学生们手拿自己的推荐材料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现场人头攒动,除了该校的学生,还有不少外校的学生也挤了进来,场面乍一看确实热闹,“产销两旺”。走近了,仔细瞧,认真听,却不然。招聘会一开始,就有少数几个用人单位招聘台前只挂个牌子,却没有人在场。一些热门的大企业无论哪场招聘会都是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然而与学生们的热情相反的是,这些企业的工作人员却不正眼看学生。记者在某知名通讯企业的招聘台前看到,该企业来了两个工作人员,摆出了宣传板和资料,招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位省内某大学的女生来到招聘台前,问道:“你们计算机专业的要招女生吗?”在场的一名工作人员回答:“招的,招的,你把材料放在这里就行了。”这名女生赶紧从包里拿出推荐材料递过去。这名工作人员拿过来随手翻了翻,就放在一堆材料里面,不再说话,看到这名女生没有离开,这名工作人员说:“有什么我们会通知你的”,然后就把脸扭向别处,而另一名工作人员一直都沉着脸没有说话。这名女生等了等,讪讪地走开了。记者在现场看到,绝大部分到场的用人单位都是收下学生的材料就算数。当天将近中午12:00时,已经有部分用人单位退场,下午2:00,招聘会结束。整个招聘会进行了四个多小时。下午,学校告诉记者,当天达成意向性协议的学生达800多人。

  用人单位 要么“高标准”要么“无条件”

  在当天的招聘会现场,一个“摊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家“用人单位”没有人来,来的是“老板”的父母在这里帮自己的孩子“招外语老师”。他们说出的实情有些让人难过。记者:你们怎么会来学校招人的?“老板”的父母:我的孩子和这个学校有的老师很熟,他自己想办一个学校。这所学校的老师找到我的孩子让他帮帮忙,据说每个老师都要完成“引进两家招聘单位”的任务——也就是来摆个摊子。他磨不开情面,就来了。记者:你们的学校现在开办了吗,准备招多少人呢?“老板”的父母:哪里有什么学校,现在还只是个想法,其他的都还谈不上。记者:你们的学校还不存在,如果学生问起来怎么办?“老板”的父母:这个我们也想过的。既然是来撑门面,也不能耽误人家学生。我们招的是外语老师,我的孩子教我说,如果有学生来问,就说我们要招过六级的。我孩子说他晓得的,光这一条这个学校就没有学生能达到。我们摆到时间就走,也算帮他完成了任务。而在另一个招聘台前,记者看到那里坐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正在看报纸,打出的××公司的牌子上,只写了一条“招业务员”,桌上也没有任何有关该公司的介绍。记者问他招聘业务员需要什么条件时,他表示先交一份推荐表再说。问到公司是做什么的,他回答是“做一些贸易”,其余就不再说什么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不少单位都是这种“无条件”招聘。对于这些“无条件”或是“高标准”的用人单位,记者实在不敢说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子虚乌有的。

  老师道隐情 招聘单位“拉郎配”

  既然说有的用人单位是老师找来的,那他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一位老师对记者道出了隐情。“开这次招聘会,我们学校给每个老师都下得有任务,要求每个老师必须找来2家用人单位。说是多找来(用人单位)的有奖励,找不够指标的或是找不到的要罚款。但好像学校最终并没有对未完成任务的老师罚款。刚开始我对这种做法有些反感,但后来慢慢想通了。老师嘛,不仅仅要教好书,关心学生的就业也应该是分内的事。再说,谁不想自己教的学生赶快找到好工作呢。”这位老师告诉记者,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提供2家左右的用人单位。但也的确有少数老师完不成任务,只好想别的办法。找来的单位又分成几种,有部分单位确实需要招人,所以各方面都准备得很认真;而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只是为了情面前来摆个摊,至于说招不招得了人都不重要,如果碰上很好的,也不妨留下来,不过这种单位提出的条件是很苛刻的;而有的单位到学校支个摊,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是以自身的宣传为主,并不打算招人;另外就还有极少数的“纸面上的单位”,只是充个数而已。有了这样的隐情,也就不难理解在招聘会上那些冷淡的面孔。

  毕业生 无尽的奔波,广种难薄收

  据调查,目前高校的毕业生中,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的毕业生有46%;而表示会用网络应聘的占29%;而选择亲朋好友介绍和学校推荐的比例分别是11%、14%。对于近半数的毕业生来说,能从招聘会上找到工作是他们所希望的。所以无论是本校组织的,还是外校组织的招聘会,无论用人单位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淡,他们都会奔波于各个招聘会之间,为此他们准备了精美的推荐书,价格不菲的各种行头,以及来回奔波的车费。周同学今年大四,来自省内的一个偏僻县城,现在正在实习。从拿到推荐表那时起,他就四处寻找合适的工作。只要听说有招聘会,不管是在哪个学校召开,他都想方设法去参加。可简历投出了几十份,却一直没有哪家单位给他回话。“我现在已经有点麻木了,只要有招聘会,还是投简历,我相信,工作会有的。”小郭也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准备的是激光打印的简历,这种简历一般的要6元钱一份,最好的要12元一份,一场招聘会下来,最少都要发出去七八份,多的要十多份,为了大大小小的招聘,有的同学已经印了四五十份备用,光这简历就需要300元到500元不等。据说,有的同学拿出的简历是用自己生活、学习片断以及获奖情况等制成的光碟,这种成本至少是60元一张,价值更加不菲。她说:“现在投一份简历出去真是心痛,也不知这些单位看不看一眼。”石同学性格有点内向,基本上对记者的问题是问一句答一句。他告诉记者,父母和亲戚都是农民,也没什么关系,找工作便只有寄望于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他也去过几家单位面试过,过后都没什么消息。自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于大部分参加招聘会的学生来说,“广种薄收”是他们早已做好的心理准备。但他们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热闹的招聘会上,正襟危坐的用人单位中有的只是来“走过场”而已。对于投出的简历,他们始终满怀期待。

  某高校负责人的观点 浮夸之风,遗害无穷

  这是省内一家就业率不错的专业性院校的负责人,他在谈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时认为,学校为了学生的就业是从各个方面想办法的,这不仅关系到学校办学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而举办就业招聘会是学校常规的方法之一。他认为,不应该有那种“作秀”似的招聘会。这位负责人谈到,高校培养学生,就像生产一种产品,这种特殊的产品是否合格最终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算数,而“就业率”就是其中一个检验指标。这就要求学校高度地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全方面的培养。“谁不希望自己生产出来的是俏市的‘产品’呢。”他相信绝大多数的高校在举行就业招聘会时,都是按规定操作的,那种纯粹“作秀”的招聘会是不可能有的,如果那样,只能使学校看似繁荣,但其实最终损害的是学校自己的声誉,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这种虚报浮夸之风纵容不得,尤其在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校中,一经发现苗头,就要予以纠正,否则遗害无穷。目前,我省要求各高校设硕士、博士点、年度招生计划等都要与就业情况挂钩,各高校还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对就业率低于50%的专业,要根据情况减少招生数量或停止招生,同时减少教育经费的投入。还要求各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应全面系统地说明本校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让考生和社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做出更理智的选择。据贵州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2所,其中研究生培养单位8个,本科院校9所,专科学校23所(含高职13所)。今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0099人,比2004年增加8413人,净增27%。其中:本科生20337人,增加5626人,净增38%;专科生(含高职生)18911人,增加2576人,净增16%;硕士研究生851人,增加211人,净增33%。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