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主开发只能是“第十个馒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16:56 青年时讯

  一个馒头与九个馒头

  自主开发一直是中国汽车业的“软肋”。怀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政府和舆论一直在敲打汽车界自主开发的步子迈得太慢。今年上海车展,一大批自主开发的轿车概念车同台亮相,让国人好生振奋。在欢呼之余,也有不少聪明人质疑,20年来,中国轿车业一路走来的“引进消化,合资合作”的开放之路是否明智,是否必要?如果20年前就启动轿车的自主开发,中国今天岂不早已是汽车开发大国?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个馒头与九个馒头”的故事。

  一汽集团董事长竺延风说了一句“自主开发要耐得住20年的寂寞”。受到众多聪明人的抨击。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业的实践证明,20年来的引进合资恰恰是眼下自主开发的基础,是前面垫底的的九个馒头。面对汽车产业全球化、新技术日新月异,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只能是在此基础上结出的果实。

  引进合资的初衷

  最早主持轿车项目引进的,是原机械部长,有“中国汽车奠基人”之称的饶斌。他不但是一汽第一任厂长,也是1958年受命于中央自主开发红旗轿车的主持人。改革开放之初,他最知道中国汽车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他实事求是地提出,搞轿车,我们还是小学生。搞引进就要选择当代先进水平,边干边学。他的初衷,就是要千难万难地逼出一个世界公认的高水平,借此培养我们自己的制造和开发能力。

  今天的人们恐怕不能相信,第一代轿车合资企业的厂长无一不是顶着“洋买办”的指责过日子。1987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只有2.7%%,一辆车只有车轮、收录机是国产的。当时每一个零部件开发出来,都要送到德国大众去认证。许多人向上面告状,说德国人在卡我们的脖子。但是上海大众的总经理王荣钧告诉我:“上海牌轿车方向盘的标准只有三个,而桑塔纳的标准有一百几十个,这就是差距。技术有自己的规律,没有捷径可走,不按国际水平造轿车,何必搞引进合资,上海牌的国产化一直就是百分之百。”

  前面九个馒头功不可没

  回忆中国轿车的第一个十年,汽车业的老人往往用“悲壮”形容。也就是有了轿车业的第一个馒头、第二个馒头的逐年积累,中国人不但掌握了当代一流的轿车制造技术,也形成了庞大而配套的一流零部件产业。

  20年的引进合资功不可没!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等合资轿车企业培养的人才、积累的管理经验,使今天本土品牌的自主开发成为可能。无论本土品牌奇瑞、吉利,还是风头正健的上海通用、北京现代,担纲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大都有在第一代轿车合资企业中经受洗礼的经历。

  1958年,面对国外的封锁,中国人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测绘国外样车,一锤一锤敲打出车身,制造出东风、凤凰(后来的上海牌)、红旗轿车。但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自主开发已经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20年前说自主开发是一句空话;10年前华晨提出开发中华轿车,人们仍然充满疑惑;只有到了今天,中国轿车产量超过200万辆,自主开发才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自主开发蹒跚学步

  自主开发并非一蹴而就。蹒跚学步,到疾走如飞要有个过程。在中国,自主开发起自当时上不了“目录”,又没有合资资格的本土品牌。上世纪90年代末,他们或者挖来合资企业的人才,利用合资企业定点生产的零部件,“拿来”一个既有的国外车型;或者出钱请国外设计公司代为设计,买断知识产权。他们的举动当时并没有获得聪明人的喝彩,前者被称为“模仿秀”;后者被讥讽为“有产权,没知识”。然而中国轿车业终归有了九个馒头垫底,他们大多度过了艰难的草创时期,修成正果。

  过去我们以为,只有本土品牌才有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后来发现合资企业也纷纷不惜投入重金建立产品研发机构。日前,上汽集团意外地向媒体展示了一向严格保密的上海大众和泛亚两个研发中心,媒体吃惊地发现,这些中心并非只作一些引进车型的适应性改进,他们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数据、一流的测试设备和信息网络,开始真刀真枪地开发出适应中国市场的概念车和换代车型。终归,合资中方的大集团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的历史使命。上海车展上,受到普遍关注的仪态敦厚的新红旗概念车就是一汽集团交出的一份答卷。

  百川归海,开发中国人自己的轿车,毕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汽车人的共同宿愿;自主开发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且“革命不分先后”。官员和媒体的关爱不妨平和些、持久些、厚道些。说到底,中国轿车业的自主开发才刚刚起步,话还不能说得太满。搞运动,大轰大嗡在中国汽车业留下的苦果太多,热闹过去,企业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